于三

更新时间:2024-01-19 22:57

于三(1928~ )原名于范,笔名可法、元仪。甘肃靖远人。1952年毕业于靖远师范学校。靖远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银市书法家协会名誉顾问,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个人简介

自1987年以来,作品多次参加各类书法大赛,数次获一、二等奖,其中获省级优秀奖和三等奖两次。

曾参加海内外“屈原杯”、“同城杯”、’95三国文化、中华诗词等书法大赛,获优秀奖1次、二等奖2次。其作品曾30多次在全国及省、市书法大赛中入选,其中10多次获奖,为我市书法界争得了荣誉,部分获奖作品分别被《白银市书画集》、《铜城杯优秀作品集》、《中华诗词全国海内外首届书画大赛佳作荟萃》、《95`三国文化全国书画大赛精品集》等收集入册。《甘肃通》互联网站收录其传略及部分作品。

1997年成功举办了“于三书法作品展”,受到群众及行内人士的好评。2007年获白银市“德艺双馨”荣誉称号。传略编选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现代书画作品集》、《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作品被收入多部专集出版。

社会评说

今年83岁的他仍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见此,我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于三先生出生于书法世家,自幼临帖练字,六岁时楷书已具扎实的功底。上小学时,得到了当时名家王玉珊老师的精心培养,专攻柳、颜体帖,长进尤为突出,已成为当地“小书法家”。一九四四年小学毕业后因贫失学在家务农七年之多,以红土泥为墨,方砖为纸,席地而坐,学圣教序、怀素草书《千字文》,神领心记。

一九五一年进入靖远师范,学习期间仍以名家法帖为范本,勤学苦练,孜孜不倦。一九五二年参加工作,曾任砂梁小学校长,定西专署文教卫生局干事,靖远县文卫科干事,靖远县财政局农财股股长等职,工作期间,闲暇之余,醉心于书道,涉猎晋之二王,唐之颜柳,上溯魏碑,博采众长,心领神会,颇得真谛。一九八九年,从靖远县财政局退休在家的于三先生,墨趣更浓,他独自练字,不受干扰,书法成为他退休生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他勤于探索,临名碑,追其源,司其理,对古今碑帖手摹心追,砚耕不辍。为把大自然之美和书法艺术之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碑帖并重,不可偏废,以碑强其骨,以帖练其形,取诸家之长,进一步求得力度、势态的雄劲森严,进而登堂入室,达到炉火纯青。他诸体皆书,尤以魏碑见长。

于三先生常说:“书法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心灵情感的外化,除了用笔墨纸砚外,他的成功得益于意念的感悟”。他还说:“书法创作,工具很重要,如果笔、墨、纸都不行,书法就没有希望了”。他熔行草书于一炉,笔力互济,大小相结,气韵连贯,浑然一体。其书作之丰硕,风格之多变,功力之深厚均给人以强烈感受。欣赏其作,宛如体味着沉稳与凝炼,豪迈与轻快的音乐旋律,点划刚柔相济,结体险夷相辅,章法动静相处,墨色浓淡相宜,使观者在这节奏艺术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靖远县,提起于三,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说,于三字写得好,乐于为人。于三先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连说自己的字写的不好,以前写的也不满意,这朴实无华的言语,却体现了一位长者的谦逊襟怀。于老从不以书法家自居,凡来求字者,他都能使其满意而归。在书法艺术方面,他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但更注重道德品质修养。一方面他潜心临帖,刻意吸取名家法帖的精髓,另一方面他从大量的书论著述中吸取营养,精研了古往今来的书道精论和书法美学,并与名家广泛交流,同时,他还广涉历史学、哲学、文艺理论、古今诗词等多方面知识,以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字外功夫”。也许正是由于他注重字外功夫,才使他的毛笔书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意韵。

于三先生苦心于艺术修养和艺术钻研,墨海辛勤耕耘六十余载,终于迎来了收获的金秋季节,其作品曾30多次在全国及省、市书法大赛中入选,其中10多次获奖,为我市书法界争得了荣誉,部分获奖作品分别被《白银市书画集》、《铜城杯优秀作品集》、《中华诗词全国海内外首届书画大赛佳作荟萃》、《95`三国文化全国书画大赛精品集》等收集入册。《甘肃通》互联网站收录其传略及部分作品。1997年成功举办了“于三书法作品展”,受到群众及行内人士的好评。2007年获白银市“德艺双馨”荣誉称号。现在,于三先生虽已年届耄耋,仍挥毫泼墨,笔耕不辍,遨游在书法艺术天地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