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11:08

卿(拼音:qī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两人相对而坐就餐,指用酒食款待人,与“”“”同源。后来“卿”假借指高级官员的名称。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古时“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字源解说

会意字。在甲骨文(图1-4)中,“卿”的字形像两个相对席地而坐的人,面对一个装满食物的瓦罐之类的食器就餐。“卿”古义:“两人对食为卿”,实际上也就是“飨”的本字。意思指同乡的人聚在一起饮酒,引申指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别人享用。《说文解字》解释为“章”,并不合理。

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似,只是两边的人变成躬着的样子。秦篆字形沿袭金文进一步字形符号化,两边的人变为“卯”,看不出人的形象;中间的簋变为“皀”,也变得不像高脚盘子,但整个字义还是能看出。汉隶字形在秦篆基础上变成了现在的“卿”字。

商代甲骨文卿字用为:1.飨用之飨:“唯大乙暨祖乙卿(飨)。”2.用为面向之向:“东方西乡”(西向,面向西方)等词义。甲骨文未见卿事(士)之职,卿事是从西周金文开始产生的。甲骨文、西周金文也未见乡字用为乡党之义者。杨宽《古史新探》:“‘乡’,和‘飨’,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况。”“乡邑的称‘乡’……实是取义于共食”“是用来指自己那些共同饮食的氏族聚落的。”“在金文中‘乡’,和‘卿’的写法无区别,本是一字。”“‘卿’,原是共同饮食的聚落中‘乡老’的称谓,因代表一‘乡’而得名。进入阶级社会后,‘卿’便成为‘乡’的长官的名称。”杨宽在《古史新探》一书中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卿、乡、飨三字词义的来源,证明三字原为同一字,可备一说。

卿字的本义是“两人对食”。后来因为卿被借用为官名,被借之后是借而不还,所以“对食”这一意义就只好用“飨”字来表示了。

正因为“卿”有相向会聚之义,可引申亲昵之称。夫妇之间常以“卿”字作为爱称,如《孔雀东南飞》中有:“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的诗句,其中的“卿”是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称。卿卿二字连用,也表示爱称,如林觉民在《与妻书》的一开头就称他的妻子为“意映卿卿。”(意映:林觉民的爱妻陈意映)但是“卿卿”有时也有嘲弄的意味,如《红楼梦》第五回中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详细字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卯部】去京切(qīng)

章①也。六卿②: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从𠨍,皀③声。

【注释】①章:《段注》:“章善明理也。”②六卿:承培元《引经证例》引郑《目録》:“天以统万理。冢,大;宰,官也。地以载万物。司,主也;徙,众也。春以发生万物。宗,尊;伯,长也。夏以长育万物。马,武也。秋以徼敛万物。寇,害也,除害安良也。冬以闭藏万物。空,农民空虚之时,正所以造作器用也。”③皀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又音香。”

说文解字注

“章也”注:此以叠韵为训。《白虎通》曰:卿之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

“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注:周礼之六卿也。《周礼》曰:“治官之属。太宰卿一人。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礼官之属。大宗伯卿一人,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㓝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其一则事官之属;大司空卿一人也。天子六乡,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即此六卿也。

“从𠨍,皀声”注:皀下曰:又读若香。卿字正从此读为声也。古音在十部。读如羌。今音去京切。鸟部□字皀声,则在古音七部。

广韵

去京切,平庚溪 ‖乡声阳部(qīng)

卿,《说文》:“章也。”公卿。《春秋汉含孳》曰:“三公象五岳,九卿法河海,三公法三台,九卿法北斗。”《释名》曰:“汉置十二卿,正卿九:太常、光禄、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司农、少府。”又姓,《风俗通》云:“赵相虞卿之后。”去京切。一。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部】卿;部外笔画:9

《唐韵》去京切。《集韵》《韵会》《正韵》丘京切,竝音轻。《说文》:章也。从𠨍皀声。徐曰:章善明理也。

又向也。言为人所归向也。《礼·王制》:大国三卿,小国二卿。《仪礼》疏:诸侯兼官,但有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马兼春官、司空兼秋官。《玉篇》:汉置正卿九:太常、光禄、太仆、卫尉、延尉、鸿胪、宗正、司农、少府。《晋书·百官志》:古者,天子诸侯皆名执政大臣曰正卿,自周後始有三公九卿之号。

又《韵会》:秦汉以来,君呼臣以卿。《正韵》:君呼臣为卿,盖期之以卿也。

又《韵会》:凡敌体相呼亦为卿,盖贵之也。隋唐以来,侪辈下已,则称卿,故宋璟卿呼张易之。

又《前汉·项籍传》:号为卿子冠军。注:文颖曰:卿子,时人相褒尊之称,犹言公子也。

又姓。《风俗通》:虞卿之后。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左部、中部、右部宽窄相当;左部高,中部、右部渐低;中部底部高,右部更低。❷左部居左半格偏上,中部居中,右部居右半格偏下。❸左部㇙(竖提)起笔与短撇相接,收笔与竖撇相接,接点在横中线。❹中部在竖中线部位,末笔点从田字格中心点出,与㇙ (竖提)的提尖相接。❺右部的㇆(横折钩)收笔于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