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名

更新时间:2021-01-30 02:28

昆剧习俗。亦称清音班。旧时江南一带显贵、富豪之家遇有红白喜庆设宴待客,每每邀请艺人清唱戏曲,以昆曲为主,佐酒助兴,其专门从事应酬唱曲之艺人称为“堂名”。

读音

堂名tángmíng

释义

建筑名称

人民大会堂,春在堂,载敬堂,杜甫草堂等 。

艺人名称

《杭俗遗风》记述:“堂名即清音班,多自姑苏来者,共有十余班,有万福、全福、增庆、增福、双寿、双桂、福寿、荣华、秀华等班。每班以十岁以上至十五、六岁之儿童八人,一式装束,四季衣服,均皆华丽,吹弹歌唱,各句戏文,昆腔居多,近今亦会唱徽调,敲打十番锣鼓,闹龙舟等锣鼓。”因演员多为十至十五岁少年,故又曰“小堂名”(一说“小堂名”因班社人数少而名之)。

情景

清末民初,堂名极盛,不论婚丧喜庆,开张店铺,都请堂名演唱,如《天官赐福》、《上寿送子》等。以凑热闹。演出时用八仙桌两张,直长品摆,四角缚丈余高柱子,迎面有西洋盘瑶台一座,上列玻璃屏风,下挂玻璃灯,中挂大红绣花单帏,八个儿童分坐两边,吹拉弹唱。还有一种堂名,可以在婚丧时抬着上街,和其他乐队一起吹拉弹奏,伴随婚丧行列。

除唱戏外,在举行礼仪时,还演奏乐曲,演员兼乐工,乐器自制,一般在大户人家厅堂中演出。上海有贷器店,专门出租堂名(艺人)及器具,较著名的有汪大房(老板汪桂生,善吹笛)、富贵堂(老板姚阿关)等字号。

堂名又分长花衣、短花衣两类

长花衣者,艺人穿戴戏班中龙套服饰,长衫长袍,要价较贵;短花衣者,艺人穿戏班中的短马褂,其颜色只有一种,戴瓜皮帽,开价便宜。每班四五人至七八人不等,演出时用两张桌子拼合,艺人分角色依次围坐上首及左右两旁,若八人班,左边第一座是上手,主唱。右边第一座为下手,陪唱。左二座为司笛,右二、三座为陪唱。左三、四座及右四座为场面(兼唱)。下首不坐人。如用灯担(一种四方形的木结构活动房,饰以玻璃、灯球灯屏,略如荡湖船式,中间可置桌椅,演员坐于其间演出),需另出租资,便衣清唱,不化妆。全福班、仙霓社艺人出自小堂名者有陆巧生、蔡锐生、赵金虎等。另有大堂名,穿本装,艺人皆为成年人,大多来自戏班演员及小堂名的曲师,其班一般为八人,超出其数者称“满堂”。人员不足时,常与鼓手道士合并演唱。堂名班主由艺术较优者任之,称其某堂名即为某某艺人之班。演出一般在书房或后厅较幽静处,四周排有座位,以供观者及后唱者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失传,今苏州戏曲博物馆还保存有实物灯担堂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