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丘

更新时间:2023-09-07 19:22

寿丘,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的寿丘。据古史记载,为黄帝诞生地。宋真宗在寿丘建景灵宫祭祀,尊黄帝为始祖。景灵宫原共有1320间,玉雕黄帝像,用太庙礼仪祭祀,礼制是当时最高的。该庙可惜毁于元末。现这里辟为公园,园里石碑是我国最大的石碑。现在园占地37亩,插云双碑,倒映一池。

名胜简介

黄帝生于寿丘的说法自古便有。“母曰附宝,之祁野,了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孕,二十五月(一作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也赞同这种说法。这种说法被历代和今天的学者所肯定。至宋代宋真宗帝“推本世系,遂祖轩辕”,以轩辕皇帝为赵姓始祖。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闰十月,诏曲阜县更名为仙源县,将县城迁往寿丘之西,又兴建了景灵宫奉祀黄帝。

考证辨析

寿张始于桃丘,桃丘就是寿丘,这是一个将要化石了的谜。

远古时代的先人,穿兽皮,食野果,在代代悠长的岁月中,人们慢慢意识到了桃是一种益寿延年的水果,有“桃养人,杏伤人,李子行里抬死人”的古谚语流传。所以,在原始古人类社会,桃负载着一个特殊的涵义——长寿,至今人们祝寿的时候还都用献桃来寓意增寿,称为寿桃。

在有了文字之后,“寿”字之初依然读桃音,并且相当长一个时期寿tao、桃通用。今天仍有寿字旁的“桃”音字,如“涛”、“梼”、“焘”等。《史记》中“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以及早期的文献记载中,寿字都是读桃音的。“黄帝生于寿丘”的传说与记载时间差有二千多年,在这遥远而漫长的岁月中,代表寿的桃演变为“寿”tao,又变音为寿。

桃丘地处古黄河、济河、大清河主河道畔,黄帝部落与东夷各部的接壤处,春秋及历代都多属各国、各省、县边界。黄河的灾患,民族的迁徙,战争,国家分与合等诸多因素,使文化出现了断代和不少的传承改变。文化传承改变,生生的把黄帝出生于桃丘给迷失了,以致于两千多年来人们不知道桃丘为何古地。

据研考,黄帝生于寿丘本为桃丘,在传说时代,桃丘因盛产桃而得名,桃在语言交流中也是寿的意思。桃丘应该为古黄帝族都城,废于黄河之患。黄帝部落大部分西迁;小部分南徙十公里,定居于今东平县西部戴庙附近。初名桃聚,寿字出现后更名为寿聚城③,这就是寿张寿字的起源。

“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这仍是皇甫谧在他著作中的记载,但没有说是曲阜。皇甫老先生是西部甘肃平凉人,他的记载恐怕大多也是来自传说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认定:黄帝出生地在鲁。清代《寿张·乡土志》云:春秋鲁庄公筑郿城于“寿张”(前666年),郿谓之微,鲁邑也。这里鲁邑就是鲁国,郿城是鲁国西部重邑,古址在今梁山西北尚岭(现属台前县,另有文章《台前境内极有可能存在的两处史前遗址》)。这说明鲁庄公曾聚郿城执政,桃丘就在上岭东北,只有十几公里,如果指寿聚城,就更近。古语曰:“邱者,聚也”,寿聚自然可称寿丘,完全符合“寿tao丘在鲁东门北”之说。鲁(郿城)东门北有寿tao丘,这样说才能还原历史,给桃丘正名,给“黄帝生于寿丘”之说驱散迷雾。

鲁桓公十年(前702年),“卫、齐、郑等国伐鲁,公会卫宣公于桃丘”。此时桃丘应该是桃、寿tao分离时期。桃丘后改为桃城埠,寿tao聚改为寿聚城。

三千年后的宋真宗(997-1003年间)需要祭祀黄帝,认为“黄帝生于寿丘在鲁东门北”的记载是曲阜。又因为曲阜多圣贤,就把曲阜改为仙源县,并建有景灵宫纪念黄帝,在当时就算把文化中心定在了曲阜。南宋罗泌著的《路史》又附和:“寿丘在曲阜东北六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