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王朝

更新时间:2024-05-28 02:36

征服王朝,是西方汉学家德裔美国人魏特夫所提出的历史学名词,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学说”

释义

魏特夫将中国历史朝代分成两类:一个是汉族建立的朝代,另一个是由中原四周长期交流的少数民族(草原游牧民族和森林渔猎民族)所建立的朝代,其中后者又根据汉化政策不同细分成渗透王朝与征服王朝。

出处

该名词首次出现于他与冯家昇合著的《中国社会史:辽》。

定义

元朝

华夷双重身份

元朝(1271年到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作为元朝前身的大蒙古国和元朝之后的北元——瓦剌/鞑靼从文化及政治体系上看均是夷狄政权,不属于中华帝国。忽必烈为了成为中国皇帝而推行汉法,接受华夏文化,仿照古代中国王朝的传统政治体系建立元朝。

元朝的治国政策

元朝在接受汉化的同时,亦在极力维护蒙古文明。

从汉化的角度看:

忽必烈为了成为中国皇帝而推行汉法,主要内容有改元建号——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宣布新王朝为继承历代中原王朝的中华正统王朝。

忽必烈先后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国家机构;并仿照汉人习俗设立太庙祭拜祖先,为祖先定庙号,追封谥号;设置大司农司并且提倡农业;任用儒生管理北方;仿照汉人典章制度与法制体系颁布元朝第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典籍《至元新格》;并仿照之前宋朝与金朝部分地区流通的纸币,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通用纸币“”。

元朝前期没有举办科举,但对儒家文化有着应有的尊重,并且将儒家推广至边远地区,元朝创建了24400所各级官学,使全国平均每2600人即拥有一所学校的政绩,创造了“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历史记录。

元武宗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仁宗时推行“以儒治国”政策,规定以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并令蒙古人与色目人诵习《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

元英宗继续实行元仁宗的以儒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的政策,并于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元文宗时期大兴文治,1329年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

元惠宗(元顺帝)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

从维护蒙古文明的角度看:

元朝曾以“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为由,中断科举。

为了保留原蒙古制度,最后形成蒙汉两元政治。

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忙哥帖木儿以元世祖过度汉化、违背祖宗成法为由,结盟反元。他们以海都为盟主联合对抗元朝与伊儿汗国,史称海都之乱

蒙古与色目保守派厌恶元英宗的汉化新政,有意发动政变。1323年趁英宗去上都避暑之际,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地刺杀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元朝提倡蒙古至上主义,皇室对于宗教兴趣浓厚,极力推崇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乃至景教,提倡藏传佛教高过于中原的佛教与道教。

元朝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因此外来的伊斯兰教等宗教开始在局部地区大规模流传。

相比于宋朝与金朝,元朝前期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儒者士大夫的地位下降,士大夫文化式微。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