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悬浮物颗粒物

更新时间:2022-01-09 19:41

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它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不同功能区分3级,规定了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限值和日平均浓度限值。

简介

总悬浮颗粒物(英文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即TSP,又称总悬浮微粒,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同类的其它简称常见的有 TSP、PM10、PM2.5等。它们都是指粉尘微粒。TSP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不同功能区分3级,规定了TSP年平均浓度限值和日平均浓度限值。

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染指标。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相应的盐类颗粒。在中国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河南、吉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东、四川、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

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认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物质,如:风扬起的灰尘、燃烧和工业烟尘。

二次颗粒物是通过某些大气化学过程所产生的微粒,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标准

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采样效率接近100%滤膜上采集已知体积的颗粒物,恒温恒湿条件下,称量采样前后采样膜质量来确定采集到的颗粒物质量,再除以采样体积,得到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测量方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般采用重量法,其原理是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危害

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滞留在上呼吸道中的颗粒物能对粘膜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炎症,进而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中的可吸入尘能与直接进入肺深部的二氧化氮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产生炎症。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性感染,最后,导致肺心病的死亡率增高。此外,颗粒物的吸附能力使之成为大气污染物的“载体”。可吸入尘能吸附有害气体和液体,并将它们带入肺脏深部,促进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