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1 14:21

格是名词的语法范畴之一;它是名词代词等的一种变化形式,在句中表示与其它词的关系。

语法中的格

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有8个格:主格属格与格宾格离格工具格、位格、呼格印欧语系的语言的变格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一个名词变格后就带有了语法功能,比如一个名词变为宾格后无论放在句中什么地方就表示成为了宾语。

以拉丁文为例:

例:父亲 pater,男孩 puer,其属格 pueri;

男孩的父亲 pater pueri.

与格:作间接宾语。

例:书 liber,其宾格 librum,男孩 puer,其与格 puero,给do,其过去分词 dedi;

我给了男孩一本书 librum puero dedi.

离格:表离开的地点。(离格、工具格、位格在拉丁语中合为一格,亦称夺格)

例:罗马 romanus,其离格 roma,走 eo,其第三人称单数完成时 iit;

他离开了罗马 roma iit.

工具格:表通过某物动作。

例:杀死 occido,其被动态完成时 occisus,剑 gladius,其工具格 gladio;

被用剑杀死 occisus gladio.

位格:表位于的地点。

例:在 in,那个 illa,城市 urbs,其位格 urbe,居住 vivo,其第三人称单数 vivit;

他住在那个城市 in illa urbe vivit.

呼格:呼叫用。

例:朋友 amicus,其呼格 amice;

啊,朋友! O,amice!

修辞格

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广;汉语修辞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汉语修辞有虚写和实写之分,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汉语修辞古今一贯的主导思想是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现时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九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