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

更新时间:2024-08-10 14:40

武康路(Wukang Road),是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境内南北向道路,位于徐汇区北部,连接了华山路淮海中路,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武康路修筑,时名福开森路。

民国三年(1914年),上海法租界向西扩展后,福开森路分为三段:东为巨泼来斯路(今安福路),南为姚主教路(今天平路),中段保持福开森路。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汪伪国民政府接收上海租界,福开森路更名为武康路。

2013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在武康路试点“落叶景观道”。

2014年,武康路被命名为“上海林荫道”。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武康路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境内,于徐汇区北部,北起华山路,经复兴西路、湖南路,南至淮海中路,接余庆路、天平路。

线路互通

线路参数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截至2024年1月,武康路为市政道路,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截至2024年1月,武康路为单行道,机动车只允许由北至南行驶。

荣誉表彰

2004年,武康路列入上海市64条“永不拓宽”的历史风貌保护道路之一。

2011年6月11日,武康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21年9月7日,武康路-安福路街区被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上海市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2年1月29日,武康路-安福路街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文化特色

沿线建筑

武康路的沿线建筑代表了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的作品,展现了当时的顶尖设计水平。初期由外国设计师主导,后来逐渐转为中国建筑师主导,涵盖了诸如公和洋行、责安洋行、思九生洋行等重要建筑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在林荫大道两旁,高级花园别墅汇集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包括英国乡村式、法国文艺复兴式、西班牙式、地中海式、装饰艺术派、现代派以及混合式建筑等。这些建筑集聚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并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武康大楼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口五街交汇处,曾先后用名东美特公寓、诺曼底公寓,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建筑,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大楼共8层,三角形设计,首层采用老欧洲风格的连绵拱形走廊。建筑底层为水泥仿石墙,顶层也是如此。中间楼层外立面黄褐色砖块贴面,设有连通阳台式长走廊和宽大阳台。细节上,窗帽和外墙色彩低调精致。顶层阳台沿建筑外墙贯通,突出层次感。

武康路395号建于1926年,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两侧设有通往二层客厅的台阶式柱廊,极具特色。最初主人已不可考,但在20世纪20年代,住宅归属叶恭绰。1927年,叶恭绰慷慨捐出此处住宅,响应国民党设立国立中央研究院的举措。随后,此处成为原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所、药学所、上海电影演员剧团等单位办公场所。

武康路390号建于1932年,占地3800平方米,是典型的地中海花园式别墅,采用砖木结构,红瓦白墙,设计简洁圆润,融合了古典与浪漫元素。利用风道增加对流,降温效果明显。曾是原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邸所,后成为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上汽集团前身)的先锋机模厂,是上汽集团的发源地。

武康路374号、376号、378号三座建筑组成商业体武康庭。374号和376号建于1928年,374号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红砖老洋房,共三层,外墙清水红砖,屋顶人字坡红瓦。主立面对称布局,南面设有塔斯干柱廊,二层阳台采用简化的爱奥尼克柱结构,主入口门楣呈现巴洛克风格。376号展现法式典雅,是艺术的聚集地,设有画廊和各种艺术装置。378号原为上海市房地宾馆,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共八层,包括地下一层和地上七层。一楼和二楼为中西餐厅和咖啡店,顶层为素食餐厅,其他楼层为办公场所。

武康路240号建于1942年,占地126.7平方米,建筑面积429平方米。该四层混合结构建筑呈现欧洲现代派风格,立面竖三段,中部凸出,配有白色凸起线条和通高长窗。外观流线型,角落处理精致,带有小白色转角窗,使整体呈现出行走的船只感觉。楼内底层为附屋,上层为住宅,每层一套,共三层。

国富门公寓位于武康路230、232号,建于1936年,占地153平方米,建筑面积748平方米。201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原为四层,后增建为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座现代派公寓建筑,融合了装饰艺术派风格,由上海哈沙德洋行设计。

武康路210号建于1923年,是一座西班牙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外墙呈水泥灰拉毛,屋顶覆盖红瓦,特色是半圆形的花园阳台,优雅浪漫,犹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阳台”。

密丹公寓位于武康路与湖南路街角、武康路115号,建于1931年,“密丹公寓”是其英文名midget apartments(迷你公寓)的音译。由义品洋行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六层,占地约9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48平方米。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名人旧居

武康路因其众多名人旧居而闻名。在这些花园别墅中,曾居住着旧上海的达官贵人、军阀政要、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他们的存在成为城市文化身份和历史进程的象征。这些名人留下的足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们的旧居则以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城市人文景观的亮点。

其中,武康路2号独立式花园住宅曾是江南丝绸业美亚织绸厂老板莫觞清的旧居。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这里成为上海市委机关革命造反联络站的秘密办公处,张春桥姚文元等人曾在此活动;其他知名旧居包括:武康路40弄1号,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旧居;武康路40弄4号,中国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的旧居;武康路67号和武康路107弄2号,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陈立夫陈果夫的住宅;武康路99号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曾是英国商人的上海家园,后由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刘靖基居住;武康路109号,曾由民国高级将领、曾任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的顾祝同居住;武康路113号,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旧居,他在此完成了《随想录》五卷。

武康路393号,俗称“黄公馆”,建于1912年,是中国革命先行者黄兴的寓所。这座四层小楼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15平方米,采用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临街一幢为四层钢混结构,面积1266平方米,最初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沪交涉使司衙署,1915年建成。整个建筑南向,南部为英国乡村式,有半露木结构、陡坡顶、大理石台阶,三层设有阳台覆以花架。北部增建于1933年,外墙立面和室内楼梯栏杆采用装饰艺术派风格,带有大量浮雕和装饰线脚。1999年9月23日,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

武康路391弄1号建于1916年,占地12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假四层建筑,每层两户,带有自备煤卫。建筑主入口上方设有混凝土宽檐拱形雨厦,门洞呈喇叭形,墙面装饰以红砖与仿石间隔排列,独具特色。上海抗战孤岛时期,著名歌唱家周璇曾在临街的一号楼第三层居住。

武康路113号是巴金故居,建于1923年,1948年曾改建。包括主楼、两座小辅楼和四季常青花园。主楼为欧式假三层花园建筑,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曾作为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和影片出品协会使用,后成为上海市委干部居所。巴金一家于1955年迁至此,长达半个世纪,并在此创作了多部著作。2011年7月,作为巴金故居纪念馆进行修缮,12月1日正式免费开放。

武康路99号为刘靖基故居,建于1928年,是一座欧式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呈L形平面。外观层次感丰富,主次区域分明。建筑以红瓦陡峭屋顶和高耸的红砖烟囱为特色,展现出浓郁的欧式风情。墙面采用红砖半露木架结构,装饰着英式烟囱风格的砖砌锯齿平面。南部凹角处设有砖柱敞廊和二层露台,以及砖砌花格栏杆。

武康路63号建于1928年,是一座砖木结构假三层花园住宅,面积约150平方米。庭院种有两株高大的棕榈树和一颗茂盛的桂花树。建筑立面对称,屋顶为折脊的四坡式,南侧有4个老虎窗。底层设有八字形凸窗,上有八字形小阳台,通往客厅的入口设有三层台阶。此处曾是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华美晚报》总经理朱作同的居所。

武康路40弄4号是颜福庆旧居,建于1923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假三层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屋顶采用红色机平瓦覆盖,南北都配有高耸的老虎窗。建筑外墙呈淡黄色水泥拉毛,窗边框采用隅石形红砖贴面装饰。

武康路40弄1号建成于1940年,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式洋房,设计师为董大酉,以古典式门饰和华丽的山花为特色。共三层,呈半围合平面,顶部为筒瓦缓坡顶。曾为唐绍仪等名人的寓所。

武康路2号是莫觞清旧居,建于1922年,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7平方米。这座假三层砖混花园洋房,南立面对称,中央大半圆厅上有引人瞩目的弧形阳台。入口处装饰着两根塔司干式立柱,造型高雅别致。

价值意义

百年武康路,唐绍仪宋庆龄陈毅邓小平黄兴陈果夫陈立夫巴金郑振铎李石曾、周璇、王人美、赵丹、秦怡、孙道临……都在此居住过。他们的故事,不仅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还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如武康路特殊的人文环境,吸引、聚集、塑造了这些特殊的人群,他们在这里用生命之笔书写人生的喜悲传奇,印下属于海派文化的岁月痕迹。(新华网 评)

武康路上,浪漫诗意的树荫,丰富多彩的历史建筑,精致多元的业态,以及在此居住生活过的各界名人,构成这座城市“活着的博物馆”。(《解放日报》 评)

道路和房屋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修筑于1907年的武康路经历了上海百年的风雨变迁,积淀并传承了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结晶和见证,武康路的每一棵法国梧桐、每一扇落地窗和每一座半圆形阳台背后,都默默诉说着整个街道华丽的沧桑。(《中国文化报》 评)

走进武康路,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爱尔兰戏剧家乔治·伯纳·萧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