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铁路

更新时间:2021-02-04 12:52

江南铁路,是宁芜铁路的前身,始建于1933年,曾是国内建设时间最短、每千米耗资最少的商办铁路。

历史沿革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6月商办安徽省铁路公司在芜湖陶沟购地50亩,组建芜湖铁路办事处,筹款修建江南铁路,为江南铁路修建的开端。

但工程举步维艰,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4月,仅建成芜湖至湾沚间32千米路基和桥涵,便因无法筹募股银而停建。

1912年6月,北洋政府与英国中央股份有限公司签订800万英镑的合同,准备续建江南铁路,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借款无着,续建终成泡影。

1932年6月,国民政府中央建设委员会主席张静江、李石曾等,以继承孙中山遗志,建设东方大港(乍浦)的名义,组建商办“芜乍轻便铁路公司”,修建芜(湖)乍(浦)铁路。

1933年4月,更名“江南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36万元的低价购进芜湖至湾沚32千米路基。

1933年5月21日,在芜湖怡和码头举行开工典礼,修建芜湖至孙家埠铁路,全长76千米。

1934年11月25日,芜湖至宣城孙家埠铁路建成通车。

1935年4月,修成南京中华门至芜湖段。

1935年5月,南京中华门经芜湖至宣城孙家埠干线通车,全长175千米,后又扩展修筑中华门至尧化门段,与沪宁铁路接轨。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紧迫,日军可能由上海登陆,沪宁铁路不保,南京应有一条撤退之铁路线,国民政府这才下决心修建与浙赣线相接轨的铁路,称京赣铁路。

1936年5月,成立京赣铁路工程局,加速修建宣城孙家埠至鹰潭贵溪段铁路。皖境于1937年7月铺轨通车,赣境于1937年10月通车,共308千米。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将江南铁路南京段11.5公里路段(沧波门至中华门段)全部拆除,站舍,道岔,电信通信设施等等一并拆毁以免资敌。仅存中华门站和养虎巷的京市铁路接轨处。

1938年,日军铁道队修复该铁路。

1939年4月,归属华中铁道株式会社,下关站至芜湖改称南宁线。桥梁全部采用木桩上架设钢梁的方式。线路病害极多,机车车辆运行速度很慢,经常出现各类运输安全事故。同年,设江南铁路电话所。

1942年,日军设立铁路通信电话线2条,电报线1条。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江南铁路公司的员工复员,重新接管了江南铁路;

1945年11月1日,江南铁路公司对线路和站场设施进行一系列的维修和整治。

1945年11月,中华门站至芜湖县湾沚站恢复运输。

1946年1月,国民政府下令拆除江南铁路用于抢修津浦铁路。

1948年1月,江南铁路公司向银行贷款80万美元,从美国购进34公斤/码的钢轨7000吨及附属配件,和10辆钢皮客运车厢。

1948年8月27日将原路修复,9月1日恢复全线通车。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中华门至芜湖的铁路收归国营,改称宁芜铁路。

线路参数

江南铁路的道砟采用铜井站附近的采石场,造价本公里3万元,为当时国内最低。购买年龄50年的二手机车11辆,钢皮客车55辆,货车157辆。最大纵坡12‰,最小曲线半径300米,不设缓和曲线,行车速度35千米/小时,桥梁仅能通行小型机车限速10千米/小时,桥梁动载35吨。

沿线车站

江南铁路沿线设有尧化门站(现南京东站)、紫金山站沧波门站中华门站古雄站马鞍山站当涂站毛耳山站塔桥站芜湖东站芜湖站等车站。

文化特色

2003年9月,芜湖铁路工务段在管区内,发现一块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江南铁路界碑。碑高100厘米,宽25厘米,上部镌刻有“江南”二字,字体为正楷,饱满浑厚,此碑被上海铁路博物馆收藏。

历史意义

江南铁路曾是国内建设时间最短、每千米耗资最少的商办铁路。(安徽网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