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寺

更新时间:2024-07-19 20:54

法轮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

历史沿革

法轮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法轮寺在清中晚期达到鼎盛,喇嘛达500余众,僧房数百间,庙田约3万亩。法轮寺住持起初均由西藏专派,地位较高,从第10代住持起由蒙古族人担任,正宗传代藏蒙计24代。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法轮寺东配殿曾遭雷击失火烧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驻扎军队,因烧炕失火,罗汉堂、大佛寺被焚。

文化大革命时,白塔被拆除。

文化大革命时,法轮寺因做粮站使用得以保存,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粮站迁出,寺庙重归僧侣管理。

1994年至1996年,法轮寺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2017年,法轮寺东配殿发生火灾,东配殿基本焚毁,仅残余墙体及基础,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建筑格局

法轮寺原系元代重臣济拉玛(者勒蔑)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为清代十大黄教寺庙之一。全寺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原有14幢主建筑,8幢辅助建筑。全寺由法轮寺、大佛寺、普昭寺和白塔寺四部分组成。其中法轮寺居于中轴线上,其东有普昭寺,西有白塔寺,其后有八楹藏经楼、大佛寺。法轮寺的建筑具有汉式特点。

主要建筑

法轮寺

法轮寺最前面是一座长30米、宽20米的月台、月台两侧竖立旗杆。月台后紧接天王殿,天王殿建在方形石台基之上,单檐悬山三开间,内供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东有护神殿3间,单檐硬山式。天王殿后之东西两侧有重檐钟、鼓楼,楼基是约2米高的方形雨石台基,天王殿下北是站禅寺,建在长方形台基之上,重檐歇山式,8开间,内供八大金刚塑像。站禅寺后是法轮寺主体建筑,长约31米,宽23.7米,高约20 米,三檐歇山构造,前辟7门,中门较大,门俱券顶。四周列柱,柱上设拱和梁枋。柱基有一米高的长方形石台基和雕有图案的圆形基石。门侧有卷莲鼓状石墩。檐椽、柏枋、柱面绘彩,望板、戽间有彩画。台基之上,寺之周围有回廊。寺内主佛是释迦牟尼。法轮寺后有四檐八角塔式楼1座,称八楞藏经楼,券门。八楞庙后是罗汉堂,建于方形台基之上,双层楼阁式,每层前面设5个券门,内供佛祖。其后有拉巴仍庙,飞檐翘脊,悬山式,为大喇嘛居处。再后及两侧有8幢硬山卷棚顶单檐屋宇,是喇嘛住所,法轮寺建筑群周有围墙,院内有古松数株,院外又有喇嘛住宅数座,寺内佛像已毁。

大佛寺

法轮寺后即五龙山,山坡上有1组分3层院的古寺庙,主庙大佛寺与法轮寺同建在一条轴线上,前院是天王殿3开间,两侧立旗杆。其后两段各有4开间卷棚顶式建筑,为喇嘛住宅。再有东西向横墙一道,中辟券门,通往中院。中院前栋是重檐起翅3开间关帝庙,内供鎏金关羽像,关帝庙后两厢各有4开间卷棚顶式住宅。其北有一堵横墙,中有门通往阁式,飞檐下设拱、铺作。枋木,上覆穹窿顶。第一层设门,上两层有窗无门,内供10米余高的大佛。寺之东西各有卷棚顶式僧舍建筑。寺后两侧是佛殿,东侧是经堂,全为悬山式3开间。

普照寺

大佛寺东有普照寺两幢及僧舍1幢。戏楼在前,重檐,上层是暗间,关帝庙两侧有僧舍建筑。

白塔寺

普照寺西山头上有10余米高的白塔1座,内藏经卷。

文物遗存

法轮寺内有来自印度的舍利十多粒,珍藏佛经342部,木版画120幅左右,其上绘有彩绘。

历史文化

佛事活动

法轮寺每月初一、十五为诵经日,每年正月十四、十五都举行大型祭祀活动,诵经跳查玛舞,每年盛夏都要举办祭敖包活动。

文物价值

法轮寺在建筑艺术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保护价值,而且在研究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和社会人文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法轮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法轮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法轮寺,路程约48.6千米,用时约57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