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

更新时间:2024-08-16 22:36

石台县,安徽省池州市辖县,地处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总面积141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石台县辖6个镇、2个乡。截至2023年末,石台县常住人口7.75万人。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先后属吴、越、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地属鄣郡

西汉初,承秦制。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划出泾县西境地,借陵阳山之名建陵阳县,石埭时为陵阳、石城等县地,属丹阳郡

三国吴赤乌中(245年前后),置石埭场,因秋浦河上游钓鱼台溪流中有三巨石壅塞,犹如埭堰,锁琏溪、管溪、鸿陵溪三水,舟楫不通,故名。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隶宣城郡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晋成帝因避杜皇后讳,改陵阳县广阳县,南朝因之。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石埭县,属宣城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宣城郡,设宣州,石埭并入南陵、秋浦。

唐永泰二年(766年),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阳、泾县地复置石埭县,属江南西道池州。据《元和郡县志》:“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为名”,据《太平寰宇记》:“因贵池原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

五代,地属吴、南唐。后升池州为康化军,石埭属之。

开宝七年(974年),康化军复为池州。

宋时,全国分为十五路,后改为十八路,又改为二十二路。石埭属江南东路池州池阳郡。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路,石埭属池州路。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十月,改池州路为池州府,石埭县属之。直至明、清沿袭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裁府留县,石埭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6月,设芜湖道,石埭属之。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存县,石埭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石埭县属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第八行政督察区属皖南行署。

1949年4月24日,石埭县解放。同年5月13日改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

1952年2月,池州专区撤销,石埭划归皖南行署徽州专区,同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徽州专区。

1956年1月,撤销徽州专区,石埭改属芜湖专区

1959年1月1日,石埭县与太平县合署办公,同年3月22日正式撤销石埭县。

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分太平、贵池县地置石台县,属池州专区(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

1980年1月,池州地区撤销,改属徽州行署

1988年1月,划属安庆行署,同年8月设立池州地区,9月改由池州地区领辖。

2000年6月,设立池州市,石台县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自建石台县以来,县境地域几经变化,分属不一,县治几度远距离迁徙。

解放初期,石台县划分沙堘、美溪、龙岩、南屏共4个区、54个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调整为1镇9乡。

1959年3月,撤销本建建制,安凌乡划属祁门县,其余的划归太平县。

1965年7月,分贵池县七里、矶滩、丁香、小河、莘田、大演、占大、珂田和太平县六都、七都、河口、兰关、七井、贡溪、横渡、香口计16个公社建立石台县。

1983年,全县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开,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全县设16乡、1镇。

1985年,丁香、小河、占大、七都4个乡改为乡级镇,辖5镇、11乡,127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

1988年,石台县辖5镇10乡:七里镇、七都镇、丁香镇、占大镇、小河镇、横渡乡、六都乡、河口乡、兰关乡、珂田乡、莘田乡、大演乡、矶滩乡、贡溪乡、七井乡。

2000年,石台县辖5个镇、10个乡。

2001年,撤销河口乡,并入七都镇,撤销横渡乡、兰关乡,合并设立横渡镇。区划调整后,石台县辖6镇、7个乡,共有9个居委会、127个村委会。

2006年,石台县辖6个镇、7个乡:七里镇、七都镇、占大镇、丁香镇、小河镇、横渡镇、六都乡、七井乡、珂田乡、大演乡、贡溪乡、矶滩乡、莘田乡。

2007年,石台县将6个镇、7个乡调整为6个镇、2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底,石台县下辖6个镇、2个乡:仁里镇七都镇仙寓镇丁香镇小河镇横渡镇大演乡矶滩乡。县人民政府驻仁里镇。

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东与黄山区交界,南与黟县、祁门县相连,西与东至县接壤,北与贵池区青阳县为邻。地理坐标为北纬29°59′—30°24′,东经117°12′—117°59′。全县东西最长处70.7千米,南北最宽外46千米,总面积14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台县在大地构造上属江南古陆和南京拗陷的过度地带,县内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最广,总面积1156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2%,东南部为黄山北行千脉盘结,西北部是九华山脉的南端,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地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一般在50至100米之间,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米,最低处莘田乡东庄黄湓河河床,海拔34米,相对高差1694米。

水文

石台县境内千沟万壑,各处溪涧支流,受海拔高程和山脉走向的制约,分别归属于秋浦河清溪河黄湓河三大水系。

气候

石台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且冬夏长,春秋短。因受太平洋暖空气和北方冷空气的交替影响,一般年份,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先干后湿,冬季寒冷少雨。境内由于受特定的中、低山及高丘地形影响,又显示出显著的山地气候特征,如近地面风向复杂多变,平均风速小,岩、坡、谷地温差较大,夏季昼热夜凉,地形雨明显,雷阵雨较平原地区多等。

石台县年平均气温为16℃,最高气温的历年平均值为38.8℃,累年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8.9℃。

石台县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626.4毫米,降水的年际变化显著,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1226毫米,月际变化更大。一年中降水量主要分布在4~9月份,总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1%。

石台县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04.4小时,最多为2004.9小时,最少为1483.7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为73.7千卡/平方厘米。

石台县内四季分明,春温秋爽,夏热冬寒,四季日期可作如下划定:春季为3月16日至5月20日,夏季5月21日至9月20日,秋季9月21日至11月20日,冬季11月21日至翌年3月15日。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石台县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皖南山地丘陵植被区、黄山、九华山植被片。境内植物种类繁多,由于长期人类活动的结果,典型的原始植被,除古牛降自然保护区外,已不复存在,大多转变为自然次生植被。常见的有:人工杉木林、天然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竹林、山地草甸和灌丛蒿草群落等。境内共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有520余种。

动物资源

梅花鹿、金钱豹、龟纹豹、云豹、乌麂、鬣羚、山羊、苏门羚、猕猴、短尾猴、毛冠鹿、大灵猫、小灵猫、花松鼠、黄鼬、白猸、黄摇、豹猫、黄麂、果子狸、野猪、豪猪、班狗、水獭、穿山甲、貉、灌、獐、狼、豺、刺猬、野兔等。梅花鹿属园家一类保护动物;猕猴、乌麂、苏门羚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灵猫、小灵猫、金钱豹、獐、霓羚、穿山甲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

白鹇、白颈长尾雉、鸳鸯、鸢、赤腹鹰、雀鹰、白尾鹞、红隼、画眉(噪鹛)、棕噪鹛、灰头鸦雀、白呕雀眉、四声杜鹃、环颈雉、啄木鸟、竹鸡、勺鸡、斑鸠、乌鸦、喜鹊、麻雀、八哥、黄鹂、相思鸟、燕子、翡翠、水葫芦等。

蕲蛇(俗称“五步龙”)、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王锦蛇、银环蛇、赤练蛇、菜花蛇、乌风蛇、石龙子、两头忙蛇、水蛇、蜥蜴(“四脚蛇”)、乌龟、鹰嘴龟(山乌龟)、甲鱼(鳖)等。

大鲵(娃娃鱼)、棘胸蛙(石鸡)、斑脚树蛙、日本林蛙、中华蟾蜍、蝾螈等。大鲵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青鲲、草鲲、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鳊鱼、花玉穗、长蛇、石斑子、黄尾鲷、翘咀白、鲶鱼、黄丁、乌鱼、鳗鱼、斑鳜、鲛鱼、黄鳝、中华花鳅、大斑花鳅、泥鳅等。

有蜻蜓、蜂、蝶等昆虫类800余种,螨类130余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7年,石台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钨、钼、锑、铅、锌、煤、石煤、石英石及石灰石、大理石等。

人口

截至2022年末,石台县常住人口为7.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

截至2023年末,石台县常住人口为7.75万人,占全市比重5.86%。

政治

资料来源:

经济

综述

2023年,全年生产总值(GDP)352831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875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0757万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215199万元,增长7.5%。

2022年,石台县全年生产总值(GDP)34212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059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2219万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02844万元,增长4.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7:24:59调整为16.7:24:59.3。

2022年,石台县县域范围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8505万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15801万元,增长19.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639905万元,增长37.4%。

2022年,石台县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5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54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1元,增长7.8%。

2020年9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第一产业

2022年,石台县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76公顷,比上年增加36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530公顷,比上年增加2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35公顷,比上年增加9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3.1公顷,比上年增加0.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08.7公顷,比上年增加19.6公顷。

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15324吨,比上年增加8吨,增长0.1%;油料产量6422.5吨,比上年增加275.5吨,增长4.5%;棉花产量11.7吨,增长1.6%;茶叶产量6682吨,增长5.5%;蔬菜产量29309.5吨,增长2.6%。

2022年,年末全县生猪存栏15436头,比上年下降5.6%;全年生猪出栏16007头,增长1.9%;肉类总产量2058吨,增长1.7%;禽蛋产量1390吨,增长3.3%;水产品产量270吨,增长4.7%。

2022年,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3.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191台;农用水泵4420台;联合收割机54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1102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116吨,下降1.2%。

第二产业

2022年,石台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分经济类型看,均为股份制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27.6%,农产品产值增长2.6%。全县5个工业行业中有4个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7.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8%,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增长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2%,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27.6%。

第三产业

2022年,石台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672万元,比上年下降2.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777万元,下降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895.4万元,下降2.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635.5万元,下降2.7%;零售业零售额124083.5万元,下降2.5%;住宿业零售额5146.2万元,下降2.2%;餐饮业零售额20807.2万元,下降2.5%。

全年实现出口总额55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9%。880.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实现旅游总收入68.3亿元,比上年下降1.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石台县共有普通中专1所,在校学生498人;普通中学8所,在校学生3401人,其中:高中1所,在校学生1543人,初中7所,在校学生1858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3800人;幼儿园16所,在园儿童1974人。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6%、初中学龄人口1658人,入学率为112.1%;小学学龄人口3748人,入学率为101.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1%,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比例100%。

科技事业

2022年,石台县全县发明专利授权量12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石台县共有专业剧团共有剧场、影剧院1个,专业剧团1个,综合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5万册,文化馆(非物质文化中心)、文物管理所(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各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9%。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石台县医院、卫生院及其它卫生机构13家,实有床位49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8人,注册护士266人。

社会保障

2022年,石台县全年新增就业293人。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744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443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5539人,失业保险参保31895人,工伤保险参保9216人。全年有582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3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888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467人,其中,集中供养574人,分散供养893人。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石台县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340(元/月)。

生态保护

2020年2月12日,石台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交通运输

截至2022年末,石台县县乡道里程612.1公里、国省干线里程193.4公里。年末公交车路数20路,线路总里程715公里,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43辆。全年共39个交通项目,计划总投资119547万元。其中,S473横洪路大中修项目3个;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10个、危桥改造项目7个、养护工程项目6个;中央乡村振兴财政资金和水毁项目13个。

历史文化

传统风俗

石台县境内以大米为主食,兼食面粉。逢年过节,夹吃面条、汤圆、糯米粑、饺子等。菜肴口味重,喜酸好辣,常以辣椒为佐料,冬季家家腌菜、腌肉、晒干菜、做豆腐乳。喜用火炉砂罐吃炖菜,俗称“吃炉子锅”。居民习惯喝绿茶。

石台县民间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十分考究宅基方位。旧时,凡建房均先请地理先生架罗盘定门向,若为地形所限,门向不吉,则将大门一侧内移直至对上“吉”向。这种风俗,在乡村中仍有时兴,多注重坐北朝南。建房架梁,民间视为大事,须择吉日良辰,亲友要送礼祝贺,屋主要大宴宾客。

石台县民间注重礼尚来往,据县志所载,凡“冠、婚、丧、祭”都要送礼,名目繁杂。如今送礼除物品外,常另加红包。另外,民间结婚、丧葬(俗称“红白喜事)的礼仪与习俗仍然繁琐。

石台县境内亲友对男家送贺联、烟、酒、钱以及糕点等;对女家送衣物、被面、枕头及梳妆用品等,称为“劝嫁”。

石台县境内亲友馈送香箔、食物、挽联等,儿女姻亲还要送豆米等。现送烟、酒、被面、花圈者居多。

石台县境内老人过大生日(一般为六十岁),亲友一般送寿联、寿桃、寿面、滋补品及衣物、生日蛋糕等。

石台县境内生孩子没有满月前,亲友馈赠老母鸡、鸡蛋、面条、糯米、干豆角、孩子衣物等,称“月子礼”。产妇上半月吃婆家亲属的食品,下半月吃娘家亲属送的食品。今送月子礼仍盛行,但产妇分吃食品已废。

石台县境内建亲房,亲友赠红绸、烟、酒等之类贺喜,住时新房时,贺联文“乔迁之喜”,亲友分发米相赠,以示“祝发”。

茶文化

2004-2008年,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池州市政府主办,石台县人民政府协办的“石台茶叶节”,每年四月中旬举行。茶叶节以名优有机茶及特色农产品、茶叶机械的展示展销位重点,开展“茶叶十佳经纪人”、“茶叶十佳科技示范户”评比、名优茶评比、茶叶科技与经济论坛、茶商茶农恳谈会、茶乡特色旅游、旅游推介会、石台民俗用品收藏展、秋浦画院书画展、集邮展、摄影展、名优茶现场制作表演、千人品茶、焰火晚会、茶王拍卖会、徽商古道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并组织一系列茶文化表演。

方言文化

石台县居民多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壮、满等,使用的语言均属于汉语方言。境内有四大方言的五种话,即:吴语宣州片的两种话及徽语赣语各一种,另有一种江淮官话

石台县方言分布情况大致是:七里、贡溪、横渡、兰关的土著居民说石台话,属吴语宣州片石(台)陵(阳)小片,是宣州话的特殊一支,跟贵池灌口、太平三丰、青阳陵阳、泾县厚岸的方言比较接近,但城关(七里一带)说赣语及江淮话的居民占多数。六都、七都、七井、河口的土著居民说广阳、六都话,属吴语宣州片铜陵、泾县小片。这种话跟泾县、贵池东部、铜陵等地话同属一类,是比较典型的宣州话。占大、大演、珂田的土著居民说徽语旌(德)占(大)片,跟祁门安凌、黟县美溪、旌德话同属一类。矶滩、丁香、小河、莘田及七里城关居民说赣语最靠北而具有许多江淮官话特点的一支,跟怀宁、东至、贵池西部、东南角等地话接近。此处多数居民为赣语区移民。此外,城关及县西部一些乡镇尚有部分居民说江淮官话。上述方言中,宣州话与徽语为石台县土著方言,赣语及江淮官话为移民方言。

根据吴语学会2011年在石台开展的方言普查资料,在石台境内,有24%的人口说宣吴(铜泾片),主要集中在县域东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37%;有26%的人说赣语(怀岳片),主要集中在县域西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17%;有19%的人说徽语(旌占片),主要集中在县域南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的26%;有17%的人说宣吴(石陵片),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北部地区;还有14%的人说江淮官话,这部分人大多是集中在县城的外来移民,宣吴石陵片和江淮官话的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的20%。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桂仲武(约777-831年),石埭七里(今石台县仁里镇)人。唐朝封疆大吏。清《池州府志》称仲武“盖有文才而兼治术者也”。《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文献通考》等有其记。

杜荀鹤(846-904年),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九华山叟,石埭贡溪(今石台县仁里镇)人,相传为杜牧妾出之子,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绿窗琐碎》若干卷,《唐风集》十卷。收录《全唐诗》三卷326首。后人将他的诗称为“杜荀鹤体”,与“李商隐体”、“杜牧体”合称为晚唐三体。荀鹤当年牧鸭之湖、与罗隐相遇回驴之岭均成为长林(即石台)四景之一。

毕锵(1517-1608年),字廷鸣,号松坡,石埭河口(今石台县七都镇)人。朝廷重臣,谥“恭介”。《明史》称“锵遇事守正,有物望。”著有《偃松集》传世。《明史》、《池州府志》等有其传。

吴应箕(1594-1645年),原字风之,改字次尾,号楼山,石埭兴孝(今石台县大演乡)人。明末著名文学家。著有《楼山堂集》27卷、《盛事集》30卷、《国朝记事本末》、《读书鉴》2卷、《友鉴录》、《留都见闻录》、《东林本末》、《续觚不觚录》、《熹朝忠节传》、《读书观止录》5卷、《宋史》50卷、《庚辛壬癸录》等。

杨文会(1837-1911年),字仁山,石埭长芦(今黄山区乌石乡)人,清末著名的佛教居士,近代佛教复兴之父。其全部著作在去世后由金陵刻经处汇编成《杨仁山居士遗著汇刻》,于民国八年刊行。赵朴初在重印的《净土四经》序中称:“杨仁山居士遗著,开佛教一代之风气,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于中国近世佛教之发展者至钜”。

陈一甫(1869-1948年),名惟壬,字一甫,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黉举之子。爱国实业家、慈善家。著有《欧美漫游日记》(幼子陈达有记)、《石埭备志汇编》,捐资翻印清康熙姚子庄辑修《石埭县志》,刊印董汝成辑稿《石埭县志采访录》、石瑶灿续辑《石埭县志》传世。

陈范有(1898-1952年),名汝良。石埭六都(今石台县七都镇)人,陈一甫之子,生于天津。爱国实业家。1985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提出为爱国实业家撰写百人名录,陈范有名列其中。2007年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完成了扩馆工程,新馆增加了“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展区,并展出陈范有事迹和照片。

李诚(1906-1977年),原名泽宗,字敬夫,石台占大(今石台县仙寓镇)人。通晓国故的专家。先后写下《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西汉人文表》《三国人文表》《全国各省市地理资料记要》《安徽各县市名称考释》《清代安徽学术》《李白秋浦诗注》《欧曾王三苏文评》《合肥史料辑》《合肥军事概论》《民初桐城文人轶事》《桐城派文人在清史馆》《古今名产琐记》等71篇30余万字文稿。

苏阿芒(1936-1990年),原名承宗,笔名阿芒,石埭广阳(今黄山区广阳乡)人,生于北京。著有诗集《来自中国的诗》(上、下册,在意大利用意文出版)、《夏日的悲歌》(世界语)、《迟开的素馨花》。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际世界语博物馆为他塑了半身铜像。

荣誉称号

石台县先后被授予“国家首批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徽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安徽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2010年4月,30国驻华大使节游览后联合授予石台为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2018年5月,荣获“养生宜居县”称号。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称号。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2月2日,入选2017—2020年度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2年5月,入选2022年安徽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推荐公示名单。

2022年11月,入选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