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那

更新时间:2023-09-09 16:54

禅那:巴利语jhàna的音译。心处于极专注所缘的状态,或以烧毁了称为敌对法的五盖,称为禅那。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

词义出处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清净道论》中说:

ßârammaõåpanijjhànato paccanãkajhàpanato và jhànaü.û

“专注所缘故,或烧毁敌对法故为禅那。”(Vm.75)

禅那通常依禅支(jhànaïga)分为四种,即:

1. 初禅(pañhamajhàna),有五个禅支:寻、伺、喜、乐和一境性;

2. 第二禅(dutiyajhàna), 有三个禅支:喜、乐和一境性;

3. 第三禅(tatiyajhàna),有两个禅支:乐和一境性;

4. 第四禅(catutthajhàna),有两个禅支:舍和一境性。

有时也可将初禅分为“有寻有伺定”和“无寻有伺定”两种,于是四种禅那可分为五种禅那。

由于四种无色界定也都只有两个禅支——舍和一境性——所以有些经典也将其归为第四禅。若分开来说,则称为“八定”。

摘自《巴利语汇解》玛欣德尊者著

梵语音译

1、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

2、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虑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