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扁叶甲

更新时间:2023-09-02 16:28

昆虫名,属鞘翅目,叶甲科。 分布在甘肃,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浙江,福建,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专食核桃楸叶片的害虫,树叶被食光的现象经常出现。连年危害时,造成核桃楸部分枝条或幼树死亡。

识别特征

成虫

体长5-7mm。体型长方,背面扁平。前胸背板淡棕黄,头鞘翅蓝黑,触角,足全部黑色。腹部暗棕,外铡缘和端缘棕黄,头小,中央凹陷,刻点粗密,触角短,端部粗,节长约与端宽相等前胸背板宽约为中长的2.5倍,基部显较鞘翅为狭,侧缘基部直,中部之前略弧弯,盘区两侧高峰点粗密,中部明显细弱。鞘翅每侧有3条纵肋,各足跗节于爪节基部腹面呈齿状突出。

长1.5-2.0mm。长椭圆形,橙黄色,顶端稍尖。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8-10mm。污白色,头和足黑色。胴部具暗斑和瘤起。

体长6-7.6mm,浅黑色,体有瘤起。

生物特性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后,以刚萌出的核桃楸叶片补充营养,并进行交尾产卵。雌雄成虫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每雌产卵量为90-120粒,最高达167粒。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也有产在枝条上。新羽化成虫多于早晚活动取食,活动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开始越夏,至8月下旬才又上树取食。成虫不善飞翔,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寿命年均320-350天。雌雄性比近1:1。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食量较小,仅食叶肉。幼虫进入3龄后食量大增并开始分散危害,此时不仅取食叶肉,当食料缺乏时也取食叶脉,甚至叶柄。残存的叶脉、叶柄呈黑色进而枯死。幼虫老熟后多群集于叶背呈悬蛹状化蛹。

防治方法

1.利用产卵、幼虫期的群集性人工摘除虫叶,集中烧毁;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

2.成、幼虫在树上取食期,尤其越冬幼虫初上树活动取食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分也可施放烟剂。

3.越冬成虫上树前、或新羽化成虫越夏上树前,用毒笔、毒绳等涂扎于树干基部,以阻杀爬经毒环、毒绳的成虫。

4.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猎蝽、奇变瓢虫等。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后,以刚萌出的核桃楸叶片补充营养,并进行交尾产卵。雌雄成虫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每雌产卵量为90-120粒,最高达167粒。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也有产在枝条上。新羽化成虫多于早晚活动取食,活动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开始越夏,至8月下旬才又上树取食。成虫不善飞翔,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寿命年均320-350天。雌雄性比近1:1。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食量较小,仅食叶肉。幼虫进入3龄后食量大增并开始分散危害,此时不仅取食叶肉,当食料缺乏时也取食叶脉,甚至叶柄。残存的叶脉、叶柄呈黑色进而枯死。幼虫老熟后多群集于叶背呈悬蛹状化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