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原之战

更新时间:2023-09-25 10:09

韩原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在秦国晋国之间的战役。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秦晋两国的军队在韩原(陕西韩城)交战,晋军兵败,晋国国君晋惠公被俘。

历史背景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大夫里克作乱,连杀二君。公子夷吾以割让黄河以西之地为条件请求秦国发兵,助其返回晋国继位,秦穆公于是发兵送夷吾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继位后,却背约不肯割地。秦穆公对此极为恼火。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求助于秦国。秦国不念旧恶,卖给晋国大批粮食。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粮,却遭晋国拒绝。以上事件使秦、晋之间的怨恨加深,于是爆发了韩原之战。

战役过程

公元前645年春天,秦国度过灾荒,秦穆公任命邳豹为将,亲自率兵大举进攻晋国,三次大战都击败晋国军队,并东渡黄河一直到韩原(陕西韩城)。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深入国境,怎么办?”庆郑说:“君主加深了人家的怨恨,能让人不深入侵犯吗?这不是庆郑所能了解的,您还是去问虢射吧。”晋惠公说:“难道你这是责备舅父虢射吗?”晋惠公出兵前,占卜谁可以做他的战车右卫,结果庆郑做车右吉利。晋惠公说:“庆郑出言不逊”,于是让大夫家仆徒做车右,大夫步扬驾驭战车。以四匹马驾车,此马来自郑国。庆郑说:“古代发生战争,一定要用本国的马驾车。出生在自己的水土上,知道主人的心意;安于受主人的调教,熟悉这里的道路;随你放在哪里,没有不如意的。现在用外国出产的马来驾车,从事战斗,等到一害怕而失去正常状态,就会不听指挥。鼻子里乱喷粗气表示狡猾和愤怒,血液在全身奔流,使血管扩张突起,外表强壮而内部枯竭。进也不能,退也不是,旋转也不能,君王必然要后悔。”晋惠公不听。又命大夫梁由靡给正卿韩简驾车,大夫虢射做车右,跟在晋惠公乘坐战车之后。

九月, 晋惠公率军抵御秦军,派正卿韩简视探秦军的虚实,韩简回报说:“秦军的数量比我们少,但斗士多。”晋惠公问:“这是什么缘故?”。韩简回答说:“因为君主出亡时依靠秦国,入国为君也是烦扰仰仗秦国,晋国遇到饥荒吃秦国的粮食,三次施恩却得不到报偿,所以来攻打我国。现在您又亲自率军迎击它,秦军没有不义愤填膺的,晋军却懈怠而毫无斗志,因此秦国的斗士众多。”晋惠公说:“是的,但现在我如果不主动出击,秦军得胜回国一定会轻视我国。一个普通人尚且不能受人轻慢,何况一个国家呢?”晋惠公命令韩简前去挑战,对秦军说:“当初贵国君主的恩惠,寡人不敢忘记。寡人率领来众多兵士,只能将军队集合起来而不能解散他们。您如果退兵,是寡人的希望。您如果不退兵,寡人是不敢回避您的进攻命令的。”秦穆公双手横向持着镂花的兵戈出来会见使者,说:“当初,您还没回到晋国,寡人为您担忧。您回到晋国而君位未定时,寡人不敢忘记为您担忧。您现在君主的名分得到承认并且安居君位,那就请您整顿好您的军列,寡人准备亲自来拜会见识。”

九月十四日,秦、晋两军在韩原交战。晋惠公离开本部大军,与秦军争夺财物,想要归队时,他的战马陷在烂泥中盘旋不出。晋惠公向庆郑呼喊求救。庆郑说:“不听劝谏,违抗占卜,本来就是自取失败,为什么又要逃走呢?”庆郑说完就离开了。这时秦穆公与部下纵马追赶,没抓到晋惠公,反而被晋军所包围。梁由靡驾着韩简的战车,虢射作为车右,攻击秦穆公,秦穆公受伤。晋军将要俘虏秦穆公,因庆郑让他们救援晋惠公而耽误时机,这时,曾经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一匹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又赶来迎战晋军,大败晋军,使晋军解除包围,于是秦穆公不但脱险,反而俘虏了晋惠公。

战役结果

晋惠公被俘后,秦穆公准备将他杀了祭天。晋惠公的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听到秦穆公打算杀死晋惠公,她身穿丧服伤心地哭泣。秦穆公说:“抓住晋惠公应该高兴才是,现在你却这样。况且我听说箕子看到唐叔虞刚刚被分封时,就说过‘他的后代定会繁荣昌盛’,晋国岂可就此灭亡!”于是秦穆公与晋惠公在王城结盟并答应放他回国。晋惠公也派吕省等人回报晋国百姓说:“我虽然能够回国,却没有脸面见社稷,还是选个吉利日子让太子圉(晋惠公之子)继位吧。”晋国百姓听到这话,都伤心流泪。秦穆公询问吕省,晋国境内是否和睦。吕省回答说:“不和睦。老百姓担心失去君主出现内乱、牺牲父母,不怕太子圉即位,都说‘一定要报此仇,宁愿奉侍戎、狄。’可是那些贵族们却爱护自己的君主,自知有罪,他们正等待秦国放回国君的命令,说‘一定要报答秦国对晋国的恩惠。’因为有这两种情况,所以晋国不和睦。”于是秦穆公给晋惠公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以诸侯之礼相待。

公元前645年十一月,秦国送回晋惠公,晋惠公返回晋国后献出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该年,秦国就开始在晋国黄河东部征收赋税,设置官员。当时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

公元前643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子圉。

历史评价

由于晋惠公君臣忘善背德,不得人心,所以士气不振,一交战就溃败;而秦军将士同仇敌忾,秦穆公决策正确,所以大获全胜,并俘虏了晋惠公。这场战争的胜负,正反映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左传·僖公十五年》

《国语·卷九·晋语第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