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

更新时间:2024-09-19 1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英语:Hong Kong),简称“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下辖香港岛九龙新界三个地区,中西区、东区、九龙城区等18个分区。总面积2754.9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114.5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640.40平方千米。2024年年中,总人口753.18万人,法定语言是中文和英文,惯用交谈语言为广东话。

名称衍变

香港得名的由来传说,主要有下列的说法:一、因“香姑”而得名。据传,香姑是清朝嘉庆年间出没于伶仃洋海面的海盗林某的妻子。但许多学者皆认为此说并不可靠。二、因贩运香木而得名。此说始于永言的〈香港地名考〉一文,发表在1948年出版的《香港百年史》上。他认为:名曰“香港”之小海港,以运香木出口而著名。三、因泉水甘甜而得名。在有关香港得名的各种说法中,这种说法提出的时间最早。英文杂志《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1843年8月号写道:“香港—Fragrant Streams,本是该岛南部一条小溪的名字,外国人将其作为整个海岛的名称。”1853年8月出版的中文杂志《遐迩贯珍》写道:“溪涧纷纷喷流山泉,极其甘冽,香港必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香港隶属东官郡宝安县。东晋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官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又废东官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

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

明清时期

明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起,一直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清咸丰十年(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据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华南游击队,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1997年9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香港举行。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股市经历极大波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成功击退炒家。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同意为在香港办理4类个人人民币业务(即存款、兑换、汇款及人民币银行卡)的香港银行提供清算安排。2004年2月,香港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

2004年6月初,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举行,内地9省区和港澳特区“9+2”区域经济合作正式登场。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港澳部分首次单独成章,纲要指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指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2024年3月19日,《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由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并于3月23日刊宪生效。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08′至22°35′,东经113°49′至114°31′之间,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南临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东省广州市约200千米。香港由香港岛、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包括261个离岛)组成,陆地总面积为1114.57平方千米,其中港岛80.72平方千米,九龙46.93平方千米,新界986.9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1640.40平方千米。香港海岸线长约1180千米,其中九龙半岛及新界的海岸线长约460千米,香港岛、大屿山及众多离岛的海岸线长约720千米。

气候

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3℃。冬季温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则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温多雾,夏热多雨,秋日晴和,冬微干冷。

2023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7.2摄氏度,最低气温在22.6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6%,总雨量为2774.5毫米,总日照时间1865.5小时,平均风速为每小时21.7千米。

地质

香港的地质走向以大型的连续东北—西南断层为主,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小,当中以张性断裂为主,而且并不连贯。这样一种构造格局控制着现今香港的山脉分布和基本地形。香港的岩石类型主要以火山岩及花岗岩为主,东北部沉积岩大多见于东北部。

在香港年代最久远的外露岩石为沉积岩,大约在四亿年前由河流沉积物堆积而成。这地区在3.6亿至3亿年前偶尔遭浅海淹没,期间石灰岩(即现在的大理岩)及粉砂岩不断累积。在1.7亿至1.4亿年前,多个火山中心猛烈爆发,产生厚厚的火山灰地层。在地壳较深处,岩浆侵入较早形成的火山岩,慢慢结晶成花岗岩。位于香港东南部的粮船湾超级火山发生大喷发后,火山活动随之停止。平洲上较年轻的岩层,是大约在5000万年前沙漠边缘一个湖泊的沉积物。在过去260万年间,几次大冰期令全球海平面拾级而下,香港四周出现广泛的河漫滩。至间冰期海平面上升,河漫滩便被海泥覆盖。

地形地貌

香港山峦起伏,峻岭陡峭。全港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新界中部的大帽山,海拔957米。最深的海床位于蒲台岛以北的螺洲门,低于海平面66米。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扇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两倍多的大屿山。香港主要岛屿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大屿山,其中香港岛面积达78.64平方千米,九龙半岛面积为46.93平方千米,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面积达148.36平方千米。

香港的高山主要由火山岩形成,较矮的山丘和低地则大多由花岗岩或沉积岩形成。基岩表面一般为风化岩土层,山坡覆盖着岩屑崩积层,而冲积层沿着河谷伸展。海床大部分为海泥所覆盖,海岸及离岸海槽则被海沙覆盖。香港拥有丰富的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海蚀隙、连岛沙洲、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龛和吹穴。

水文水利

截至2022年,香港有200多条河流及溪流,总长度约2500千米。每条河流长度有限,除少数为永久性河流外,大多数的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或间歇性河流。除作为香港与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门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锦田河等。

深圳河

深圳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之间的分界河,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由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全长37千米,流域面积达312平方千米。它是香港梧桐河、平原河及新田溪流的排放出口,也是深圳市沙湾河、布吉河及福田河的排放出口。

山贝河

山贝河是新界西北一条主要河流,干流长约14.3千米,平均坡度为0.0266,流域面积约29.2平方千米。山贝河源头位于九径山东面山脊,高约海拔380米,该河支流由南向北流经元朗十八乡多个村落及元朗新市镇,再流经南生围和丰乐围一带的鱼塘,于甩洲与锦田河新河道汇合,最后流入后海湾。

香港水库的总容量达5.86亿立方米。主要水库有船湾淡水湖、万宜水库、大榄涌水塘、石壁水塘、城门水塘及下城门水塘,其中万宜水库的容量为2.81亿立方米。

万宜水库

万宜水库是香港最大的水库,是在海中兴建而成,位于西贡东及西郊野公园内。水库分别于粮船湾洲和西贡半岛东部海峡的东西两端,兴建了两条高于水平线六十四米的石坝,工程于1979年完成兴建,容量达2.81亿立方米。

船湾淡水湖

船湾淡水湖是香港第二大的水库,是全球第一个在海中兴建的水库,位于八仙岭及船湾郊野公园。于1968年建成,容量达2.3亿立方米。船湾淡水湖的堤坝长约2千米,用沙和碎石分层堆砌而成。

土壤

香港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富铁土、铁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人为土,其中凝灰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富铁土是境内主要的土壤。

自然灾害

香港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水浸、雷暴和闪电、山火、山泥倾泻、酷热天气。1946年至2017年,香港总共刮过15次“十号风球”。2017年8月,台风“天鸽”掠过香港,天文台发出最高级别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俗称“十号风球”),平均风速达到每小时118千米或以上,导致121名市民受伤,海陆空交通停顿,部分地区遭水浸。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香港缺乏天然湖泊、河流及充裕的地下水源,2022至2023年度,香港平均每日的食水用量达294万立方米,而每年的平均雨量只有2431.2毫米。香港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方面:由天然集水区收集的雨水及来自广东省的东江水。

土地资源

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截至2022年,林地占总面积的29.9%,草地占17.8%,灌木地占17.4%,沼泽和红树地占0.5%,劣地占0.2%,农地占4.3%,水塘占2.2%,城郊区建设发展土地占22.4%。

生物多样性

香港拥有逾千公里的海岸线、绵延的山脉以及郊野公园。让香港成为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和生长的地方。香港同时位处热带及温带之间,地理位置加上资源的妥善管理,使香港能够享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香港有超过560种鸟类、55种陆栖哺乳动物、25种两栖动物、90种爬行动物、194种淡水鱼、245种蝴蝶和130种蜻蜓。香港还栖息着三线闭壳龟、黃胸鵐、短脚角蟾、穿山甲和克氏小叶春蜓等全球受威胁物种。其中香港湍蛙、香港瘰螈、卢氏小树蛙及缅甸蟒蛇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受保护品种。在香港水域出没的有绿海龟等五种海龟,常见的海洋鱼类有红鱲,海洋哺乳动物有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和江豚。

香港目前主要的植被类型有树林、灌木和草地。香港位于东南亚热带植物分布区北部边缘,维管束植物品种丰富,约有3300种,其中原生的占2100种。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和第伦桃亚纲共75科62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紫纹兜兰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土沉香、刺桫椤、苏铁蕨、水蕨、金毛狗等。

香港有24个郊野公园、22个特别地区,共占地约44300公顷,作自然保育、康乐及教育用途。有五个海岸公园和一个海岸保护区,共占约3400公顷的海洋面积,以保护海洋物种和生境。此外,三个生态上重要的生境亦已指定为限制地区,限制任何人进出,以期把对野生动物的滋扰减至最低。另约有7700公顷的土地为法定规划图则上划定的自然保育地带,受严格的规划和发展管制,其中包括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自然保育区和海岸保护区。香港的土地范围中,超过40%受法定保护。

米埔自然保护区

米埔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界西北部的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湿地内,占地380公顷,是“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的米埔沼泽区的一部分,自1983年起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管理。该地带为广阔的潮间带泥滩,滩后遍布红树林、潮间带虾塘(基围)、渔塘和芦苇林,是迁飞候鸟从北极圈俄罗斯迁飞至澳洲期间的重要度冬栖息地和补给站。在数以万计的迁徙水鸟中,包括多个世界性濒危品种如黑脸琵鹭、黑咀鸥和小青脚鹬。

海洋资源

香港特别行政区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渔业生产环境得天独厚,出产150多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鱼、九棍鱼、大眼鱼、黄花鱼黄肚鱼鱿鱼

矿产资源

香港的矿产资源可分为三大类:陆上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工业矿物、石矿和建筑石材,以及离岸的沙源。香港境内的金属矿产可分为四大类:锡-钨-钼的矿物、铜-铅-锌的矿物、铁的矿物、锡和金的砂矿,其中锡-钨-钼的矿物集中于针山、沙螺湾及莲花山;铜-铅-锌的矿物主要集中在新界东北向的断层带,在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之内,地区有连麻坑及大帽山;香港最大的矿床是位于马鞍山的铁矿。非金属矿物有高岭土、长石、石英、绿柱石及石墨。高岭土曾在茶果岭、赤鱲角及青衣开采,但尚有多个位于香港西北部较小矿产,亦曾被开采;长石一度在茶果岭的一条大岩脉中被开采,而石英则来自多个以开采花岗岩质土壤及石英脉为主的石矿场;魔鬼山,绿柱石与在花岗岩中的钨脉相关,但从没有被商业开采过;而石墨则曾于大小磨刀洲上,变质沉积岩的夹层中广泛开采。

行政区划

香港特别行政区下辖香港岛、九龙、新界三个地区,共18个分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按照基本法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在香港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依照基本法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每区设有一个民政事务处、一个区议会和一个地区管理委员会。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至2023年末,香港人口的临时数据为750.31万人,与2022年同期的747.26万人比较,增加3.05万人,增幅为0.4%。2022年末至2023年末的人口上升,主要由51700名香港居民净移入组成。出生人数为33200人,死亡人数为54400人。2023年末的总人口中,常住居民占7228600人,而流动居民占274500人。截至2023年中,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910人。男性居民为3435200人,女性居民为4100900人。男性居民人数占比45.6%,女性居民人数占比54.4%。香港人数按照不同年龄阶层划分,15岁以下居民为781700人,15-34岁居民为1554500人,35-64岁居民为3558000人,65岁及以上居民为1641900人。

民族

香港大致为单一种族社会,约91.6%的人口都是华裔人士(种族属汉族华人)。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的结果,香港约有619568人报称为非华裔人士,这类人士约占人口的8.4%。他们并非全都在香港永久居留。其他国籍人士主要包括菲律宾人口约20万人、印度尼西亚人口约14万人和印度约4.万人。

语言

香港的正式语文为中文和英文。香港居民口头语言以粤语为主。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也可使用英文。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香港居住人口中,日常习惯用粤语的占88.9%,用英语的占4.3%,用普通话的占1.9%,用中国其他方言的占3.1%,用其他语言的占1.9%。

宗教信仰

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宗教自由。香港现有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孔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另有流传多年的其他宗教例如巴哈伊教和祅教等。

香港现有超过100万佛教信徒及数百个佛教团体,400多座佛寺及道场,部分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其主要节日是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并为公众假期之一。香港庙宇有大屿山的宝莲寺与九龙钻石山的志莲净苑。香港佛教团体除了以弘扬佛教信仰和文化为宗旨外,也积极推动慈善及社会福利事业,包括提供医疗、幼儿照顾、青少年和安老服务。1945年成立的香港佛教联会已开办了12所中学,7所小学,8所幼儿园,1家医院以及6个中医服务单位。

在香港的信徒超100万人,道堂宫观超过300间,香港道教联合会于1961年成立,由主要道堂宫观和道教人士组成,经常举办宗教文化和社会公益活动,推广道教信仰,每年三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则为道教日。本地道教致力于推动各类教育、社会服务及慈善事业,包括开办逾4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及开办多家诊所、养老院、幼儿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

香港约有130万人信奉基督,其中有90万名基督信徒,401000名天主教徒。香港基督教有逾70个宗派,当中约1300所会堂。罗马天主教会于1841年在香港设立传教区,并于1946年把香港升格为教区,天主教香港教区设有本身的行政组织,在香港共有52个天主教堂区。基督教及天主教团体均在香港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

香港约有伊斯兰教徒30万人,大部分为印尼人,小部分为华人,其他则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等地。香港主要有5座清真寺,位于香港半山的些利街清真寺是本港最古老的清真寺,于1849年建成,后于1915年重建,可容纳会众400人。

香港约有印度教徒10万人。他们的宗教社交活动,主要在跑马地的印度庙举行。该庙由香港印度教协会管理,教友可到该处冥想、灵修、练习瑜伽、参加社群活动和重要节日庆典,如亮光节和镇邪节等。每逢星期日上午,印度庙内都有聚会,内容包括宗教音乐演奏和讲道。星期日聚会后及星期一晚上,教徒可免费享用饭餐。

经济

综述

2023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商品输出地,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按当时市价计算为3835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3.2%,人均生产总值为50889美元。2024年香港第一季度本地生产总值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7%。香港第一产业以渔农业、采矿和采石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建造业为主,但第一二产业对香港GDP加值贡献较小。香港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主要产业类型有社会及个人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对外贸易、住宿及膳食服务业、运输及通讯业、金融保险业等。

香港是中国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2023年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9%。同时,香港也是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目的地。截至2022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达15887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流出57.7%。香港也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截至2023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447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为3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76%。自1993年,内地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已在香港集资超过10649亿美元。香港是内地重要的转口港。2023年,45.8%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55.5%则以内地为目的地。

第一产业

香港第一产业以渔农业、采矿和采石业为主,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增加值贡献极小,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小。2023年香港农产品总值达10.27亿港元,农作物生产总值达3.91亿港元,其中蔬菜及花卉约占3.74亿港元。全年都可种植的蔬菜主要有白菜、菜心、生菜、芥兰、萝卜、芥菜、葱和韭菜等。花卉种植种类主要有剑兰、百合、菊花、兰花、姜花及莲花。水果种植种类主要有荔枝、龙眼、黄皮、本地柠檬、橙、橘、番石榴、木瓜和香蕉。香港畜牧业主要以猪及家禽养殖为主,2023年,本地猪的产量总值为3.53亿港元,家禽业的产量总值为2.83亿港元。香港渔业主要以捕捞渔业及水产养殖业为主,2023年香港渔获约8.66万公吨,总价值23.5亿港元,主要渔获种类包括牙带、红衫鱼、鱿鱼、鲚鱼、青鳞等。2023年香港淡水鱼养殖总产量为1052公吨,价值2800万港元,海鱼养殖的总产量为499公吨,价值5400万港元。

第二产业

香港第二产业涵盖制造业、建造业和水电燃气供应。2022年香港建造业总收益为4111亿港元,从事建造业的机构单位约有26600间,平均每间机构单位的总收益为1550万港元。香港的制造业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有食品、饮品及烟草制品业、印刷业、服装业以及电子制造业等。2022年,共有7845个制造业商业单位,其中98.7%的商业单位的就业人数少于100人。总收益达2170亿港元。

第三产业

香港第三产业涵盖服务业、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资讯及通讯业。服务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2022年,服务业对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高达93.7%,金融及保险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2.4%,公共行政、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1.3%,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8.1%,地产、专业及商用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8.5%,运输、仓库、邮政及速递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7.5%,通讯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7%,住宿及饮食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7%。金融服务、旅游及物流和专业及工商志愿服务被视为香港经济的四个传统主要行业。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主要银行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2022年,金融业总收益达6840亿港元,较2021年上升2.1%。保险业总收益达6495亿港元,较2021年上升0.4%。银行业总收益达4832亿港元,较2021年上升12.3%截至2023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可的银行业机构共179家,其中,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分别有151家、16家和12家。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从2022年底的853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3年底的9392亿元人民币。受认可基金公司管理的认可基金多达2337种,其基金净值达16992亿美元。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H股共有339支,总市值高达54500亿港元。

香港是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2022年,旅游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0.4%,为香港带来111亿港元的增加值,旅客人次由2022年的60500人次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34000000人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第八大贸易经济体,是全球成衣、钟表、珠宝、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2022年,香港的贸易总额为94591亿元,比2021年下跌7.9%。整体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内地,占2022年香港整体出口总值的37.1%。出口主要项目包括金银器及宝石制品及首饰,占2022年香港产品出口总值的29.5%。进口货品主要市场来自中国内地,占2022年香港整体进口总值的42.2%。进口主要项目包括电动机械、仪器及零件,占2022年香港产品进口总值的45.7%。

内地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最重要的贸易转口港,2019年香港自内地进口20581亿港元,向内地出口22109亿港元。同时,香港和内地互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2019年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投资总额为635.6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总额的57.5%,吸引来自香港的投资963亿美元,占内地吸引外资总额的69.7%。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基金互认等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推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逐步增多,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事业

教育

教育开支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整体开支最大的项目,预算开支约占经常公共开支总额的五分之一。香港提供九年免费普及基础教育。凡年龄在6-15岁之间的学生,均可免费入学。政府设有学生资助计划,受公帑资助学校的中三学生只要有志升学和具备适当能力,均可接受政府资助的中四教育或职业训练。在17至20岁组别的学生中,57%有机会接受专上教育。2022至2023学年,香港共有幼儿园1026间,小学593间,及中学日校510间。香港的高等教育包括法定大学、法定学院、注册专上学院、职业训练局院校和一般院校,目前共有22所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香港有8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大学,每年提供15000个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以及5000个高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学额。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香港大学名列亚洲第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分列第十和第十二。

香港大学学校成立于1911年3月30日,是香港最古老的高等学府。截至2023年6月,校园总面积700875平方米。香港大学是一所以英语授课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学科涵盖广泛。香港大学设有66个本科专业,2024年拥有全球TOP10专业2个,全球TOP50专业30个,分别为牙医、法学、艺术史、地理学、教育、土木工程、建筑、社会政策与行政等。QS亚洲大学排名第二,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名。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于1963年,校园面积1.38平方千米,为研究型综合大学,提供本科和研究院课程,以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设有28个学科领域,有5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报有《自然》《科学》《刺针》等。香港中文大学在2025年QS世界排名中排全球第36位。

香港理工大学成立于1937年,主校区位于香港九龙红磡,校园占地约12300平方米,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设有9所学院,31个学系。香港理工大学科研以应用为本,强调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应以贡献社会为目标,拥有7个国家级实验室及研究中心。2024年拥有全球TOP50专业5个,分别为酒店管理、土木工程、建筑与建造环境、艺术与设计及市场营销,QS亚洲大学排名第23位,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57位。

医疗

香港拥有良好的健康医疗系统,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有43间公营医院和机构、13间私家医院和惩教署辖下20间医院,设有病床总数达36564张,即每千人5.0张。同时期,香港有注册医生15815名、注册中医8296名及表列中医2436名。为加强地区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香港设立了地区康健中心。香港卫生署还设立了31所母婴健康院、13所学生健康中心以及18所长者和健康中心。截至2024年3月,香港已呈报传染病共计37种个案261538宗,因传染病死亡人数共计2823人。香港每年10月会为合资格人群提供防疫注射服务,同时也市民提供癌症筛查服务和社区外展医护服务。

玛丽医院位处港岛西南部,于1937年成立,共有病床约1700张,已发展为一所地区急症全科医院,并设有不同专科和分科,以及复康服务,同时也是多项先进及高科技医疗服务的第三层和第四层转介中心,服务范围如器官及骨髓移植、初生婴儿深切治疗服务、儿童外科等。

威尔斯亲王医院是一所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沙田圆洲角提供第三层医护服务的大型公立全科医院,也是香港两所教学医院之一,为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学医院。医院同时设有包玉刚爵士癌症中心及包黄秀英女士儿童癌症中心,提供先进的癌症治疗设施,推行癌症研究和教育。赛马会创伤及急症中心亦为受创伤及情况危急的病人提供综合紧急医疗服务,医院的专科门诊为李嘉诚专科诊所。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于1993年成立,是香港所大型急症医院,为香港岛东居民提供全面的专科服务。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主要为港岛东区居民提供24小时急症室服务。专科服务包括麻醉科、临床肿瘤科、核子医学科等。此医院内亦是香港其中一所法定精神病院,医院也有提供临床心理学、营养、医务社会工作、职业治疗、药剂、足病诊疗、义肢及矫形、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紧急辐射治疗中心等专职医疗服务。

媒体

香港是亚洲读报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亦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大的中文刊物中心。截至2023年3月,在本港注册的本地报刊共有495份,其中期刊杂志共405份,报纸占90份,包括每日出版的中文报纸59份和英文报纸13份。截至2023年6月,本港观众可收看超过280条由本地持牌机构提供的本地及非本地电视节目服务频道,当中包括10条由三家免费电视持牌机构提供的免费电视频道、4条由公营广播机构(香港电台)提供的免费电视频道、超过200条收费电视频道,以及约60条非本地电视频道。此外,香港有14条电台频道,其中8条由香港电台营办,余下6条则由两家商营广播机构营办。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或“TVB”)于1967年11月19日由利孝和(逝世)、祁德尊(逝世)、邵逸夫(逝世)等人创办正式开业。TVB总部位于香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运营垂直整合商业模式的广播公司之一,包括内容创作、广播和分发,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华语商营电视台。作为广播行业的主要营运商,无线电视每周接触510万名在家的香港观众,收视占香港所有频道观众份额的79%。为迎合观众不断变化的观看习惯,无线电视于2016年推出流媒体服务myTV SUPER,目前已拥有超过1,050万名登记用户,为香港领先的流媒体平台。

凤凰卫视成立于1996年3月,现已成为海外最大的全媒体华语文化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凤凰卫视、凤凰网、凤凰都市传媒、凤凰周刊、凤凰秀、凤凰数字科技等多个品牌。总部位于香港,凤凰卫视在香港以“非本地电视节目服务”牌照运营。凤凰卫视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设有60个记者站,目前拥有六个电视频道,包括中文台、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电影台和香港台。

科技

2022年,香港的本地研发总开支为301.38亿元,研发人员总数为39710人,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至1.07%。由工商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及政府机构进行的研发活动所涉及的开支分别为123.71亿元、163.56亿元及14.12亿元。在2022-2023年度,香港创新科技署共拨款52.61亿元支持应用研发及创新活动。为推动香港科技发展,香港政府设立了5所研发中心,更设立了香港科技园公司、数码港、标准及校正实验所、生产力促进局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香港拥有获国家科技部认可的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2021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中,香港在科技方面的表现名列全球第一,是亚洲最大和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中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并把深港河套纳入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并且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共同发展由创科园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的合作区,实现“一区两园”。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香港有文化艺术场地1个,主要演艺团体9个,文化艺术机构5个,有14个演艺场地及2个室内演艺体育馆。香港康乐体育与文化艺术署管理14个博物馆、2所视觉艺术中心及一间电影资料馆,营运70间固定图书馆和12间流动图书馆。2022年,公共图书馆共有13407025册藏书和1739762项多媒体资料,另有49万册电子书,83个电子资料库。其中有中央图书馆、大会堂公共图书馆、九龙公共图书馆、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沙田公共图书馆、荃湾公共图书馆和屯门公共图书馆等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是香港的主要资讯和文化中心,收藏超280万册参考及外借书籍,并提供其他读物。中央图书馆另设多媒体设施、涵盖六个专科部门的中央参考图书馆、艺术资源中心、香港文学资料室、地图图书馆、语言学习室、青少年图书馆和玩具图书馆。馆内有多项设施可供租用,包括面积达1540平方米的展览馆、设有290个座位的演讲厅、两个活动室、一个音乐练习室和八个研讨室。

西九文化区占地40公顷,位于维港海滨,现为具备世界级设施的综合文化艺术区。四个主要场地为M+博物馆、戏曲中心、自由空间及艺术公园。M+博物馆设有约17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是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展示来自香港、大中华地区、亚洲和世界各地的馆藏,当中包括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以及流动影像。戏曲中心专注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设施包括一个有1075个座位的大剧院。自由空间是香港当代表演艺术的新枢纽,设施包括一个有900个座位或450个座位的剧场。除此之外还包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及演艺综合剧场。

香港文化中心是尖沙咀海边一大地标,自1989年启用以来,上演过无数大型歌剧、芭蕾舞剧、歌舞剧、舞蹈及舞台剧节目,配有各种现代化舞台设施,一直是香港首要的国际级演艺场地。内有三个主要表演场地,分别为设有1971个座位的音乐厅、设有1734个座位的大剧院,以及设有496个座位的剧场。

体育

香港康乐体育与文化艺术署负责管理25个运动场、103间体育馆、61个11人足球场、256个网球场、291个壁球场、四个高尔夫球练习场和两所公众骑术学校。2021年,香港在国际重大赛事上赢得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17枚。举办约19900项康体活动,参加人数约有77万。

截至2024年6月,香港举办过的大型国际活动有:2024年4月举办的2024亚洲滑浪风翼锦标赛、亚洲柔道锦标赛2024、香港国际木球锦标赛2024,2024年5月举办的亚洲有装备健力锦标赛及第六届亚洲弹网锦标赛。

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办,这也是全国运动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社会保障

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和公共福利金计划为主,辅以三项意外赔偿计划,即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和紧急救援基金。2023至2024年度,社会福利署的开支预算总额为1122亿元。当中,758亿元为经济援助金,243亿元为提供予非政府机构的经常资助金,62亿元为福利服务的其他费用,其余59亿元为部门开支。2022至2023年度,社会保障综援计划发放的款项达231.96亿港元,公共福利金发放款项达437.06亿港元,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发放的援助金达4.4625亿港元。

环保

在2012年至2021年期间,香港一般空气中的可吸入悬浮粒子、微细悬浮粒子、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下降36%、46%、29%及55%,路边空气中相同污染物的浓度则分别下降38%、44%、41%及50%;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都市固体废物中纸张的每年平均回收率为41%,金属为90%,塑料为11%。截至2021年,维港海水的法定水质指标整体达标率为100%,通过源头管制污染,河溪的水质亦已有所改善,在2021年内,有81%河溪监测站的水质被评为“良好”或“极佳”,至于水质等级为“恶劣”或“极劣”的则占10%。

在政策方面香港政府为治理污染接连颁布《空气污染管制条例》、《水污染管制条例》、《废物处置条例》及《噪音管制条例》等一系列规章条例,在实施措施方面,政府兴建污水收集系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大约有234500人口的住户已经接驳到公共污水渠。香港已对13个已关闭的垃圾堆填区完成修复工程,将军澳第一期垃圾堆填区已被改造成沿岸行道、宠物公园及足球训练中心并于2018年对外开放,小冷水垃圾堆填区已于2022年被改造成蝴蝶保育区,醉酒湾垃圾堆填区将被改造成康乐公园并预计于2024年完工。

交通

香港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及世界级的基建设施,是国际及区域交通运输及物流枢纽。截至2024年3月,香港的公共道路网络全长约2241千米,境内有港岛道路、九龙道路、新界道路等道路。铁路网络全长约270千米,设有99个铁路车站。另外在航空服务方面,以国际乘客量和国际空运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亦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经常获选为世界最佳机场之一。以货柜吞吐量计算,香港的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之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高铁香港段)和莲塘/香园围口岸这三项重要跨境基建的开通,大大缩短香港和大湾区城市的交通时间,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公路

截至2024年3月,香港的公共道路网络全长约2241千米,港岛、九龙及新界分别占约450千米、481千米及1310千米。车辆行驶数目逾818000部。香港共有20条主要的行车隧道、1457条行车天桥及桥梁,以及1594条行人天桥及行人隧道,以便客货流通。主要桥梁有青马大桥、昂船洲大桥、汀九桥、汲水门大桥、深圳湾大桥及港珠澳大桥。

铁路

香港的铁路系统全长271千米,共有99个车站。香港铁路网络包括观塘线(调景岭至黄埔)、荃湾线(荃湾至中环)、港岛线(柴湾至坚尼地城)、南港岛线(金钟至海怡半岛)、东涌线(香港至东涌)、将军澳线(宝琳/康城至北角)、东铁线(金钟至罗湖/落马洲)、屯马线(屯门至乌溪沙)、迪斯尼线(欣澳至迪斯尼)。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连接香港与国家高速铁路网络,高铁列车香港西九龙站与66个内地站点连接,截至2022年12月,整个铁路系统每日平均载客约400万人次。

水运

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国际货柜港之一,在2023年,香港港口处理了逾1440万个标准货柜。现时香港港口每星期提供逾300班国际货柜班轮服务,连接香港港口至全球接近500个目的地。香港货运港口为葵涌-青衣货柜码头,2023年吞吐量超1100万个标准货柜,占港口货柜吞吐量约77%。余下23%的货柜则在中流作业区、内河货运码头、公众货物装卸区、浮泡和碇及其他码头。港口主要设施包括货柜码头、内河货运码头、中流作业区及公众货物装卸区。支援设施包括船坞、避风塘等。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490万公吨,其中抵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1170万公吨,离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320万公吨。2023年,共有92198艘次货船抵港,分别是18867艘次远洋轮船及73331艘次内河船只,合共运载约3.7亿公吨货物。同期,抵港的客船有29910艘次,共接载跨境渡轮及邮轮乘客约847万人次。海事处辖下两个跨境客运码头提供往返内地及澳门的跨境渡轮服务,分别位于中环与尖沙咀,2023年国内航线旅客人次达140.1万人次,澳门航线达613.4万人次。

香港的货柜码头座落于葵涌-青衣港池,一共有九个码头,由五间营运商管理和营运。九个码头占地279公顷,提供24个泊位共7964米深水堤岸,货柜码头总处理能力每年超过2000万个标准货柜。

航空

香港只有一个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位于香港岛西北面赤鱲角岛,现有约1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营运,连结全球约220个目的地。香港国际机场(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HKG,ICAO:VHHH)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运营管理机构为香港机场管理局,有约120家航空公司提供直接航班服务往来香港国际机场至全球约150个航点。2022年至2023年,机场共处理国际旅客逾1240万人次、空运货物约410万公吨,以及飞机升降约16万架次。

公共交通

香港拥有多元化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港铁、电车、专营巴士、公共小型巴士、的士、非专营巴士及渡轮等,服务范围几乎遍及全港。此外,本港设有复康巴士服务,供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2022年公共交通服务乘客量每日约970万人次。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约有5827辆专营巴士,年内平均每日载客逾311万人次。此外,香港还有4349辆公共小巴、18163辆的士及168辆电车。

港铁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区内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全长271千米,分九条路线(地铁公司六条,前九广铁路公司三条),互相联系港岛九龙新界荃湾东涌将军澳上水马鞍山、元朗、屯门等地。每天清晨6时左右开始行走直至午夜,每隔数分钟即有一班。港铁还运营全长35.2千米的机场快线,连接市中心与香港国际机场及亚洲国际博览馆。港铁同时覆盖全长36.2千米的轻铁网络,沿途68个车站,并辅以接驳巴士提供服务。2022年港铁平均每日乘客人次达366.6万人次,轻铁平均每日乘客人次达36.1万人次。

香港公共汽车由多家公司运营,分别为九龙巴士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务有限公司、城巴有限公司、龙运巴士有限公司、新大屿山巴士。其中九巴经营365条九龙和新界区的巴士路线及68条过海路线,新巴经营47条港岛线、32条过海路线及16条行走九龙和新界的路线,城巴经营51条港岛线、三条九龙线、七条新界线及44条过海路线,龙运巴士有限公司主要提供来往新界及机场、北大屿的巴士服务,新大屿山巴士公司经营26条大屿山路线及一条往返深圳湾口岸的路线。公共小型巴士的座位最多为19个,数目规定最高上限为4350辆,因行走路线的不同分为绿色专线小巴和红色专线小巴。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约有5827辆专营巴士,6905辆已登记的非专营公共巴士,年内平均每日载客逾311万人。

香港电车有限公司沿港岛北岸经营七条路线,电车轨道总长16千米。现有168辆双层电车,往来筲箕湾至坚尼地城,以及环绕跑马地。成人车费为3元。截至2022年12月底,每日平均载客约117000人次。

香港渡轮由多家公司运营,天星小轮有限公司现时经营两条来往港内的渡轮航线,新渡轮服务有限公司现时经营六条港内及离岛客运渡轮航线,港九小轮有限公司、愉景湾航运服务有限公司、珀丽湾客运有限公司及其他营办商经营其他港内及离岛客运渡轮航线。2022年,本地渡轮每日平均载客约82100人次。

文化

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在保存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令香港文化呈现出中西合璧、多元发展、商业气氛浓厚等特点。2017年,香港荣登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9年,香港荣登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排行榜第七名。2020年,香港被选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之一。

饮食

香港饮食以粤菜作为最主要的菜系,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如日、韩、越、泰及印度等国家饮食。香港有近18000家家餐饮,各国菜式应有尽有,无论街头地道小吃到米其林星级餐厅,有大牌档、粥面店、烧味店、茶餐厅、快餐店、中式酒楼、不同省市的地道美食,以至西餐馆、咖啡店及异国料理,款式多元,丰俭由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丰富多样的美食中,粤菜作为最主要的菜系传承百年,魅力不减。在2017年推出的香港版《米其林指南》中,有两家经营传统粤菜的餐厅荣获最高级的米其林三星。

鸡蛋仔是香港独有的传统街头小吃,也是华夫饼的一种变体。鸡蛋仔以鸡蛋、砂糖、面粉、淡奶油等做成汁液,倒在两块特制蜂巢状铁制模版的中间,放在火上烤成。用工具把鸡蛋仔取出来,鸡蛋仔呈金黄色,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间是半空的,咬下时口感弹牙。有杂货店老板为了不浪费破裂的蛋,遂尝试加入面粉、牛油等配料弄成浆状,再经倒模烘烤而成。后来模具设计成小小的鸡蛋形状,不料大受欢迎。

盆菜起源于新界围村,是香港的独有菜式。不同人家将各式食材放进同一个大锅里围坐分享,因此,盆菜象征合家团圆、丰衣足食。发展至今,本地人在过年时享用的盆菜食材丰富,包括猪肉、腐竹、萝卜等,亦会加入蚝鼓和鲍鱼等名贵材料,寓意丰衣足食。盆菜的制作方法也很有讲究,各种食材要先分开烹煮入味,再按次序一层层的铺进锅里,最后加入浓郁的酱汁慢煮后上桌,用小热炉一边煮一边吃。

车仔面为传统香港面食,因早期小贩以改装的手推车贩卖而得其名。车上放置着金属制作的“煮食格”,分别装有汤汁、面条和配料。食客可自由选择面条、配料和汤汁。牛腩、猪血、猪皮、萝卜、豉油鸡翼、肉肠以及各种丸类蔬菜皆可入面搭配。

习俗

迎春花市,在春节期间逛花市是香港民众最重要的春节习俗之一,特别是在除夕这一天,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到花市来,挑选鲜花或者是盆栽。祝愿来年身体健康、学业进步、事业顺利。

舞狮在香港又称醒狮,逢年过节或是店铺开业都有醒狮表演的传统。香港地少人多,建筑物密集,所以春节期间不允许燃放爆竹。但香港人新年图个热闹喜庆,舞龙舞狮从上世纪起就成了春节的固定节目。每年到香港观看舞龙舞狮的表演,也成为不少游客的必游项目。

香港保留着不少端午节的传统民俗,如举行龙舟竞渡、“放纸龙”仪式、用龙舟进行祭祀、游龙舟水及吃粽子等。香港人将划龙舟称为“扒龙舟”,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有记录的端午龙舟竞赛是1919年在港岛东区北角举行的,随后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竞渡大赛,近些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龙舟赛事。

艺术

粤剧是香港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已成为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印记。粤剧是香港民众喜爱的娱乐方式,从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香港粤剧演出史有两次高潮。一是在20世纪上半叶,那时的香港虽然由港英当局统治,在文化上、至少在戏剧上与广东并无分界。粤剧最有影响的戏班被通称为“省港大班”,几乎所有粤剧著名演员,他们习惯称之为“大佬倌”,都游走于香港和广州两地,创造了粤剧在省港两地共同的繁荣景象。而第二次高潮就是正在进行时的当下,多少是由于受到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刺激,香港的粤剧演出形成新的热潮。香港特区政府很重视粤剧艺术的发展,为支持粤剧的研究、推广和持续发展,设立了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和粤剧发展基金。

香港因东西方文化兼容、独特的社会体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电影发展历史久、产量高、类型多,影响力遍及海内外,成为影视史上的传奇故事。改革开放初期,正逢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上世纪70年代起,香港电影已高度商业化,并开始在内地影院放映。恐怖片《画皮》、历史片《屈原》、喜剧片《三笑》、时装片《巴士奇遇结良缘》等影片让内地观众体验到了香港电影的多姿多彩,香港电影也示范着一种新的文艺形态。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少林寺》到《火烧圆明园》,从《木棉袈裟》《海市蜃楼》再到香港电视剧《上海滩》《霍元甲》等在内地热播,江湖、功夫等题材受到人们喜爱,而功夫片和武侠片至今仍是中国商业电影文化的重要类型。进入90年代,香港影坛与内地合作日益密切,两地合作生产的影片越来越多,结合两地人才和资金拍摄的作品逐渐成形,其中以《霸王别姬》最具代表性,该片不仅票房大卖,还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包括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6月,香港有176个项目获评为一级历史建筑、341个项目获评为二级历史建筑、517个项目获评为三级历史建筑。截至2023年10月,香港共有134处法定古迹。

三栋屋古建筑位于新界荃湾古屋里2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客家围村之一。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有如棋盘,左右对称,中轴线上建有前厅、中厅及祠堂,位于左右及后排的横屋将整个村庄围拢起来。它曾于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

曾大屋位于香港新界沙田,是开村始祖曾贯万为曾氏族人所建的围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前后耗时20年建成,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传统围村之一。曾大屋集家宅、祠堂、城堡于一体,2009年,曾大屋被评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地区象征

紫荆花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被定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意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祖国永不分离,团结一致,第一次被发现是在香港。紫荆花也称红花羊蹄甲,花大,呈紫红色,可作美丽的观赏树木,是广州主要的庭园树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栽植。

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各花瓣围绕区旗旗面中心点顺时针平均排列,在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紫荆花中心点位于区旗旗面中心,旗杆套为白色。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五星花蕊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位于区徽徽面内圆中央的动态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五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各片花瓣环绕区徽徽面中心点顺时针均匀排列。紫荆花中心点位于区徽徽面的中心点。

风景名胜

香港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遗迹遍布每个角落,既有铜锣湾天后庙、文武庙、长洲北帝庙等宗教文化景点,也有九龙城寨、宋城、宋王台等民俗文化景点,更有香港八景、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景观。2023年访港旅客总计33999660人次。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对外交流

2017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目标是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便利香港优势产业在大湾区的发展。

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代表以中国代表团成员身分,参加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国际会议68次。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代表亦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不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国际会议1767次。

2022年12月香港政府举办的“亚洲文化合作论坛2022”,有21个国家和14个海外代表团参与。香港政府自2003年起创办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借此促进亚洲区内的文化合作,以及推广文化艺术产业。

2024年4月26日,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代表团与上海市市长龚正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在香港举行沪港合作会议第六次会议,本次会议就共建一带一路与商贸投资、金融、数字经济、创新及科技、文化创意等15个范畴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

2024年5月29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率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团,联同广东省省长王伟中率领的广东省代表团,以及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率领的澳门特区代表团,一起出席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市举行的“中美湾区对话”和“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