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晟

更新时间:2023-08-31 02:24

孙晟(?-956年12月21日),初名凤(一称字凤),又名忌,密州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宰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晟年轻时专心好学,善写文章,尤工诗词。 他说话口吃,平时不善与人寒暄交流,但一旦坐定深谈便会滔滔不绝,而且话锋生动,能使听者忘倦。

孙晟在后梁年间考中进士,因不能适应当时进士“修边幅,尚名检”的习气,遂舍弃功名而去。他南游庐山,在简寂观出家为道士。当时,孙晟非常崇拜僧人出身的诗人贾岛,将其画像挂在墙上早晚礼拜,却引起了道士们的不满,被驱逐出道观。他于是重新穿上儒服,北上河朔,到镇州(治今河北正定)拜谒晋王李存勖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孙晟被宰相豆卢革征辟为判官,后改任著作佐郎

亡命奔吴

天成元年(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唐明宗李嗣源被拥立为帝。孙晟又被宣武节度使朱守殷征辟为节度判官,并升任员外郎朱守殷作为庄宗旧将,常心怀不安,后在孙晟的鼓动下于次年(927年)据汴州(宣武军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叛乱,但很快便兵败被杀。孙晟则抛弃妻儿老小,亡命于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等地。

枢密使安重诲非常厌恶孙晟,画影图形,四处通缉孙晟。孙晟又逃至正阳(在今安徽颍上东南),打算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却遇到了边界巡逻的骑兵。他表现的毫不在意,坐在淮河岸边,脱下身上的破衣服捉虱子吃。巡逻骑兵因此不再理会,任由他渡过淮河。而安重诲抓不到孙晟,于是杀了他的全家。

孙晟逃到寿州(治今安徽寿县),被节度使刘金送往金陵(治今江苏南京),依附在权臣徐知诰门下 ,后进入徐知诰设立的礼贤院。徐知诰非常器重孙晟,命他起草教令,也都甚合己意,便让他和徐玠李建勋等一同参与自己篡夺吴国政权的密谋 。孙晟每次入见,都要逗留超过一个时辰,但他能谨守机密,从未在外面泄露过谈话内容。

仕唐拜相

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受禅称帝,建立齐国,两年后又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南唐),史称南唐烈祖。孙晟在李昪即位之初,起草了李昪尊逊帝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的册文,此后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等职。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病逝,传位于长子李璟。孙晟担心李璟的亲信魏岑、冯延己等将会把持朝政,打算借起草遗诏的机会,由李昪的皇后宋福金临朝称制。翰林学士李贻业称后宫预政乃致乱之源,表示要号召百官抵制乱命。孙晟因而未敢坚持己见。李璟顺利即位,史称南唐元宗。后来,孙晟被排挤出朝廷,到舒州担任节度使(一作观察使)。

保大二年(944年),舒州(治今安徽潜山)有两名军卒因不满孙晟治军严明,白昼持刀由西门冲入府衙,欲杀孙晟。孙晟恰在东门,闻乱逃出军府,径奔桐城。两个军卒找不到孙晟,遂刺死了都押牙李建崇,然后逃逸。孙晟因此被贬为光禄卿。但李璟素来尊重孙晟,并未因此怪罪于他,后来又擢升其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朝中党争严重,宰相宋齐丘与魏岑、冯延己、陈觉冯延鲁李征古查文徽为一党,孙晟则与韩熙载常梦锡萧俨江文蔚李德明为一党。

保大八年(950年),南唐的邻国楚国发生内乱。马希萼在南唐的支援下,杀死楚王马希广,夺取王位,并向南唐称臣纳贡。李璟遂于次年(951年)三月,以孙晟与客省使姚凤册礼使,册封马希萼为武安军、武平军等四镇节度使、楚王。

保大十年(952年),孙晟进位宰相,与左仆射冯延己、中书侍郎徐景运一同加授同平章事。当时,南唐已灭楚国,但未能完全控制楚地。楚国的武平军、静江军分别被楚将刘言南汉国所占据。孙晟建议休兵养民,停止对楚地的征伐。但李璟却听从冯延己的建议,继续对楚地用兵,最终以失败告终。南唐的军队被全部逐出楚地。孙晟遂与冯延己一同上表,自请免职谢罪。李璟起初不允,但在孙晟的坚持下,还是免去了孙晟、冯延己的宰相之衔,仍任命他们为左右仆射。

使周及遇害

保大十四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征伐淮南,围寿州,破滁州,南唐震动。李璟命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出使后周,向柴荣求和。柴荣不予理会,继续用兵,又取扬州泰州等地。李璟乃以孙晟为司空,让他和礼部尚书王崇质出使后周,表示愿向后周称臣,并献上黄金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两千匹,请后周退兵。

孙晟抵达周营,与李德明等向柴荣提出议和请求,并代表李璟作出承诺:

柴荣此时已攻取淮南过半的州县,欲尽得南唐长江以北的所有领土,于是拒绝和议。他还遣中使将孙晟送到寿州城下,命其招降寿州守将刘仁赡。刘仁赡遥望孙晟,在城头屈身下拜。孙晟正色道:“君受国家大恩,不可开门降敌。”柴荣大怒。孙晟道:“我是唐国宰相,岂能教唆本国的节度使叛国投敌。”柴荣乃释之。

李德明见柴荣无退军之意,于是自请返回金陵,以说服李璟尽献江北之地。孙晟趁机请求让王崇质和李德明一同南归。但李德明回国后,却被宋齐丘、陈觉、李征古等指责卖国求荣,被李璟处死。两国和谈不成,再次诉之以武力。不久,柴荣因久攻寿州不下,且大雨不止影响军粮供应,遂留李重进继续围攻寿州,自率大军返回汴京(即汴州)。

孙晟也被一同带到汴京。柴荣对他非常优厚,每次朝会都让他列班于中书省官员之后,还经常召见赐以美酒。但孙晟始终不肯透露南唐国内虚实,每次都只称:“我主畏惧陛下神武,甘愿臣服,绝无二心。”而就在这时,李璟欲策反李重进,被李重进报告给了柴荣。柴荣本就已对孙晟有所不满,于是趁机发作,怒责孙晟欺君。孙晟毫无畏惧之色,只求一死。

柴荣乃将孙晟下狱,后又命都承旨曹翰再次向他询问南唐虚实。孙晟仍缄口不答。曹翰于是宣读诏命,赐孙晟死。孙晟神色不变,整顿衣冠,向南叩拜,道:“臣谨以死报国!”他随后与随从二百余人尽皆被杀。时为保大十四年(956年)十一月。柴荣事后怜惜孙晟忠诚,后悔将其处死。李璟闻听孙晟遇害,也是悲痛流涕,追赠为太傅、鲁国公,赐谥号文忠。

主要影响

孙晟在吴国期间,便积极辅佐李昪,协助其篡夺政权建立南唐,是南唐的开国功臣。他在南唐担任宰相期间,曾建议皇帝李璟停止对楚地的征伐,以休兵养民。后周南征时,孙晟奉命出使后周,拒绝劝降寿州守将刘仁赡,一直不肯提供南唐的情报虚实,始终坚守忠节,从容赴死。宋代欧阳修著《新五代史》,认为孙晟“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将其列入《死事传》。

历史评价

薛居正:晟昔构祸于梁民,令伏法于梁狱,报应之道,岂徒然哉!

陈致雍:孙晟蕴经济之才,有慎重之操。守之以正固,润之以文辞。事先朝居密近之地,登右辅称弼谐之任。周历清显,蔼有闻望。洎北寇侵轶,边郡惊骚。於修德庇民之时,奉执谨乘轺之命。闻其情专报主,动必应机。班彪论中兴在汉,仲尼由大夫思鲁。深践虎狼之国,竞全臣子之节。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爰考易名,宣旌尽瘁。孙晟精於文学,达於政事,专以知物,多闻阙疑,岂不谓博物多见乎?为一介之使,奋不夺之节,见危致命,确乎不拔,岂不谓之忠乎?危身奉上曰忠,其孙晟请谥为忠。(《孙晟谥议》)

郑文宝:江南文臣,烈祖时唯称杨彦伯、高弼、孙晟、李匡明、龚凛、萧俨、成幼文、贾泽。(《江南余载》)

史温:① 刘仁赡以死守寿春,人相啖食,而城卒不肯下,孙忌睢盱于楼车之上,不顾身首异处,违诏而致其区区之忠。为人臣有如此二人者,可以与古烈士比,曾不标异以奖薄俗,而俱从显戮,文武之师,固如是乎。② 宋子嵩、孙无忌以才名高于南唐,子嵩在位三十许年,历处权任,然睢盱自大,而尤恨人之不同己者。无忌铁心石肠,落落以忠赤自许,至其论人材,则门下盖如扫焉。二丞相之死,虽其事不同,而皆惧非命,并其孙子殄歼无遗,叟意其为天之所殛故也。(《钓矶立谈》)

马令:呜呼!三代而下,缙绅先生多能言之。五代之际,霸据角立,君无世臣,臣无定主,而视神器为蘧庐,则士之全节者无几。刘仁赡之守孤城,孙晟之不负永陵一坏土,与夫张彦能、皇甫晖、孟坚、陈乔刘彦贞朱令赟、胡则之徒,虽非蹈道,有足称者。

陆游:南唐之衰,刘仁赡死于封疆,孙忌死于奉使,皆天下伟丈夫事,虽敌雠不敢议也,区区江淮之地,有国仅四十年,覆亡不暇,而后世追考,犹为国有人焉。

胡三省:孙晟可谓尽节于所事矣。

王夫之:文信公奉使不屈,从容就死,推忠贞者,莫之能逾也。求其先信国而兴者,颜鲁公而外,孙晟其无媿焉。信国以儒臣起义,事中国之共主,败而不挠,亡而不屈。而晟捐其故国,自北徂南,投身危邦,事割据之主,则出身次第不若信公之大正。江南非四海兆人之元后,而为之效死,盖亦褊矣,而未可以此短晟也。晟虽非江南之人士,然其南奔也,石、刘二氏以沙陀部落而僭大号,且进契丹以入践中原,君劣臣离,上下荡然无纪,虽云故上,固志节之士所不忍一日居也。江南承天下无君之乏,保境息民,颇知文教,士不幸生于其世,无可致身之地,则择地而蹈,能用我者,为尽臣节,委诚以舍命,初非叛故主、附新君、仅酬国士之知者,此亦奚足以此病晟哉!乃若晟之奉表于周,请奉正朔,与信公之祈请于蒙古也,其事略同;而折中于义,则晟愈焉。晟之屈己以请命,志士之所弗堪,固劳臣之所必效。幸得当而延李氏一日之宗祊,屈不足以为辱;但不以其私屈焉,而志已光昭矣。此晟之死,视信公为尤正焉。若其坚贞之操,从容之度,前有鲁公,后有信公,鴈行而翔于天步,均也,又何多让与!

吴任臣:保大末,敌兵压境,摇荡边疆,孙晟以大臣奉使,慷慨不挠,捐生取义,侃侃之节,诚云死有重于泰山者矣。以视钟、李辈慑服疆邻,稽首恐后,风烈不较殊哉!

秦笃辉:晟骄侈似无可取,而能完节不辱君命,人可一节论哉。

陈鳣:乔(陈乔)以拒命投缳,佑(潘佑)以抗疏自尽,居素(廖居素)以忧危沉井,晟以使臣守节,宁死不挠,仁赡坚守危城,效忠殒命,皆合圣贤所谓成仁取义,虽死而凛凛然有生气也。

蔡东藩:① 南唐非无忠臣,如司空孙晟,刚直不阿,颇胜大任,而乃为冯延己所排挤,令充国使。是明明欲借刀杀人,聊泄私忿而已。晟仗节至周,理直气壮,而往谕刘仁赡数语,可质天地,宁死不辱君命,足为淮南生色。淮南有此忠臣而不能用,无怪其日削日危以底于亡也。② 唐司空孙晟,奉使求成,始终不屈,置死生于度外,卒未肯输情敌国,委曲求全。观其临死怡然,南向再拜,从容就义,有足多者,本回亦特从详叙,所以示臣道也。

轶事典故

肉台盘

孙晟在南唐历仕两代君主,为官二十余年,生活极为奢侈。他每次吃饭都不用餐桌,而是让一众家妓每人各端一盘,环绕在自己周围。这种用餐方式称为“肉台盘”,被时人争相效仿。

萧俨之讥

李璟曾在宫中建造高楼,召集侍臣观看。萧俨道:“只可惜楼下没有再修一口井,比不上陈后主景阳楼。”李璟大怒,将萧俨贬到舒州。孙晟当时正在舒州任节度使,派兵对萧俨加以监视。萧俨讥讽道:“我是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不是有什么异志。你在先帝驾崩后,想让后宫预政,险些危及社稷。你的罪过比我严重多了,今天竟然这样来对付我?”孙晟大惭。

嘲讽冯延己

冯延己曾嘲笑孙晟,故意问道:“您有什么本事,能担任中书侍郎之职?”孙晟道:“我孙晟不过山东一儒生,作文章不如冯公您,谈吐诙谐不如冯公您,谄媚狡诈更是不如冯公您。但主上让您跟随齐王(指即位前的李璟),是想让您以仁义之道去辅佐齐王,可不是让您与齐王一同声色犬马的。我确实没有什么本事,但像冯公您这样的本事只能祸害国家。”

孙晟后与冯延己并居相位,常道:“金杯玉碗,怎能用来盛狗屎?”

甲兵三十万

据《江南野史》记载,孙晟曾对柴荣声称南唐有甲兵三十万,柴荣道:“江南不过只有十几个州郡,哪来的三十万甲兵?”孙晟道:“我唐国的精甲利兵虽然只有十几万,但却有一条飞湍千里的长江,险过汤池,号称天堑,可敌十万之师。还有国老宋齐丘,智谋宏远,机变如神,乃是王猛谢安一流的人物,也能敌十万之师。”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甲兵三十万”之说乃宋齐丘自诩,以“士卒十万,大江当十万,而己当十万”。

人际关系

妻子:高氏,晚唐淮南节度使高骈之女,原为嫠妇,在孙晟逃到淮南后嫁给孙晟。

儿子:孙鲁嗣,本名不详,因孙晟之死被李璟赐名鲁嗣,擢拜为祠部郎中

主要作品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孙晟有《孙晟集》五卷、《续古阙文》一卷。

人物争议

表字

关于孙晟的表字,新旧《五代史》以及两部《南唐书》均无记载。南宋晁公武编撰《郡斋读书志》,在《孙晟文集》的提要中称其“字凤”。清代朱彝尊辑录《明诗综》时,列举东汉以后以单字为表字的名人,其中便有“孙晟字凤”。吴任臣《十国春秋》中虽认为孙晟初名孙凤,但亦称“一云凤其字”。

明代陈耀文在类书《天中记》中,称“孙晟字文达”。

而宋代史温在《钓矶立谈》中数次称孙晟为“孙无忌”。此名在文中经常与“宋子嵩”、“韩叔言”一同出现。据史料可知,宋子嵩即宋齐丘,子嵩为其字;韩叔言即韩熙载,叔言为其字。故孙晟很有可能表字无忌。

奔吴原因

孙晟奔吴的原因,《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江南野史》、《十国春秋》及马令《南唐书》皆称是因他参与了朱守殷的叛乱。

宋代郑文宝编著的《江南余载》称,孙晟是依附于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因李从荣在李嗣源病重期间闯宫夺位,故在其事败后亡命奔吴。陆游《南唐书》亦采此说。

史料索引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周书列传十一》

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

《江南野史·卷五》

《南唐书·卷十六·义死传上第十一》(马令著)

《南唐书·卷十一·列传第八》(陆游著)

《十国春秋·卷二十七·南唐十三》

续唐书·卷五十三·诸臣传第十九》

影视形象

2007年内地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陈斌饰演孙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