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

更新时间:2024-09-06 16:52

南朝宋(420—479),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又称水宋。

历史

刘裕崛起

东晋后期,朝政已腐朽不堪,地方军阀林立,百姓负担沉重。大亨二年(403年),桓玄攻入建康,篡晋建楚。次年刘裕率北府军兵将1700余人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起义,攻桓玄,被众推为盟主。刘裕击败桓玄,迎回晋安帝,改元义熙,从此掌握东晋政权。义熙元年(405年),刘裕从后秦手中夺回淮北十二郡。义熙四年(408年),占据长江上游桓谦被刘裕击破,桓家余部则于义熙六年(410年)被彻底消灭。

义熙五年(409年)四月,刘裕从建康率兵北伐,率舟师沿淮河、泗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刘裕进军与南燕军战于临朐南,南燕几乎全军覆没,南燕皇帝慕容超只身逃回广固。次年二月,刘裕攻破广固城,生擒慕容超,斩于建康,灭南燕,夺下山东。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发兵讨伐割据巴蜀谯纵,攻入成都。义熙十年(414年),发兵攻占汉中,仇池请降归附。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亲率大军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驱逐司马休之。东晋境内在刘裕势力下全部统一了。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率军北伐攻打后秦,沿途收复许昌、洛阳等重镇。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刘裕随即赶回建康夺权去了,留守当地的东晋军队在义熙十四年(418年)被赫连勃勃击溃。这次北伐虽失去关中,但自潼关东至青州都纳入东晋。

经过两次北伐,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后来宋魏间的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

在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并收复北方失地的同时,刘裕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针对东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的现实,刘裕在义熙七年(411年)施行土断,禁止兼并,会稽余姚的世家大族虞亮藐视国法隐藏逃亡人员一千多人,对抗刘裕的改革。刘裕铁腕诛灭了虞亮,罢免了包庇他的会稽内史,法办了大批涉事的士族及官员,一时士族豪强肃然,谨慎规矩,远近遵法守纪。就在这一年,刘裕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这就阻断了门阀士族的仕进之途。之前州郡所送的不经策试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约都是以门第关系进来的。刘裕“申明旧制,依旧策试”,一方面把决定权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击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官衔,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宋国为徐州彭城沛兰陵下邳淮阳山阳广陵、兖州之高平鲁泰山十郡。

建国刘宋

刘裕完成上述政治和军事上的措施后,东晋显然没有继续存在的余地了。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接受晋恭帝

宋建立之后,皇帝以司马氏为前车之鉴,有意削弱强藩,进行集权。有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文武将士的额员。为防止权臣乱政,宋武帝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战争结束后交回朝廷。

对于世族隐匿户囗,减少官府收入的问题,刘裕下令整顿户籍,厉行土断之法。规定政府所需物资,不准像过去那样滥行征发,而是派有关官员以钱购买。适当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即位为帝后更派大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由于是孤寒出身,宋武帝知道稼穑艰辛。他平时清简寡欲,对珠玉车马、丝竹女宠十分节制。

永初元年(420年),由于先前林邑乘晋末乱局屡屡侵扰交州,刘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万人南征林邑(又名占城),大军深入林邑(今越南南部)境内,歼灭了林邑的大半士兵,痛击林邑,林邑请降,并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刘裕册封。刘裕还打算在永初三年(422年)进行全国总动员出征北魏,结果他在同年五月病死,北伐取消。

少帝荒嬉

刘裕死后,年仅17岁的长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少帝。朝政由司空徐羡之中书监尚书令傅亮中书令谢晦等人主持。刘义符继位后,嬉戏无度,不听徐羡之等人谏阻,并大肆调任以前的世子府与东宫的旧僚属官入职中央以及拉拢和调任有功勋的宗亲刘怀慎刘遵考等人参掌禁卫军权,又在宫中训练武士。于是徐羡之傅亮谢晦等谋废少帝。同时,北魏趁刘裕病死,大举发兵侵宋。

景平元年(423年)二月,宋的洛阳、碻傲、滑台等黄河南岸重镇先后被魏军攻陷,黄河南岸重镇只剩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由宋司州刺史毛德祖率军坚守。三月,宋廷调镇北将军檀道济王仲德领兵救援前线。四月,虎牢终为魏军攻破,毛德祖被俘,虎牢城内只有二百多宋军成功突围南还豫州。魏军攻破虎牢后,又陷许昌、围汝阳,刘粹派兵增援汝阳,同时又遣军袭击许昌魏军,魏军于是全力毁坏许昌城后撤军北归。

此战过后,宋的北部防线退至秦岭—汝阳(今河南汝阳县北)—颍川南(今河南许昌南)—项城(今河南项城北)—淮阳(今河南周口东)—考城(今河南商丘东北)—济阴(今山东菏泽市)—东阿(今山东聊城东)—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武城(今山东德州西北)—新乐(今山东宁津东)—阳信(今山东滨州阳信无棣境内)一线。

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召另一位托孤大臣檀道济以及江州刺史王弘入京,征得二人同意后,以皇太后的名义,由檀道济“领兵居前”,闯入刘义符寝宫,废刘义符为营阳王,不久将其杀害。七月,朝臣迎立刘裕第三子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

元嘉之治

刘义隆即位之初,徐羡之傅亮居中辅政,谢晦则率原领军府所统精兵出镇荆州,檀道济继续领军出镇广陵。宋文帝最初隐忍不发,一面用其原荆州僚属王华为侍中,到彦之为中领军,以分徐羡之傅亮的权势,接着又成功笼络到了王仲德刘粹张邵赵伦之开国元勋的支持,策反参与废立的另外两位元勋王弘檀道济,还使心腹王华、孔宁子等人不断制造和散播针对徐傅谢三人弑君行为的舆论攻势,逐步孤立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见时机已到,先后诛杀徐羡之傅亮,又亲自督檀道济到彦之刘粹率军西进,将谢晦擒杀,将军政大权收归己有。

刘义隆即位后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由是“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刘义隆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奖励垦荒,采取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发展生产。前期20多年间,战争较少,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元嘉之治”的繁荣景象。

经过刘裕、刘义隆父子的努力,晋末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的状况有所改善。史称其时:“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多,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这一派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难免带有封建史家过于渲染的色彩。但不管怎么说,元嘉年间确实为南朝比较安稳的时期。

南北战争

刘义隆继位后即谋划夺回北魏在景平元年(423年)占领的河南诸军事重镇。遂于元嘉七年(430年)三月,乘北魏刚与北方柔然交战、黄河以南屯兵减少之机,以右将军到彦之领兵5万,统率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的舟师入黄河;又使骁骑将军段宏率精骑8000直指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1万继进;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率兵3万监征讨诸军事。在此之前,先命殿中将军田奇出使北魏,告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此次攻魏只为收复黄河以南失地,不关河北。魏人敛兵河北以避之,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等地,一度收复了河南北部。十一月,魏人大举南下,至元嘉八年(431年)二月下旬,虎牢、洛阳、碻磝、滑台等地再度被魏军攻破,北魏军逼退前往救援的宋将檀道济,宋所得之地复失,第一次元嘉北伐结束,宋魏恢复战前疆界。

北魏在统一黄河以北后想继续向黄河以南深入。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自率步骑十万抄掠宋豫西诸郡县。三月,魏军兵临宋悬瓠城(今河南上蔡县东)下,宋将陈宪坚守苦战,魏军死伤甚重。于同年四月,撤军北归。七月,宋文帝以江夏王刘义恭节度诸军担任北伐主帅,兵分三路并进大举伐魏:东路军以青冀二州刺史萧斌为统帅,徐兖二州刺史刘骏统军继进,宁朔将军王玄谟为前锋率军入黄河,攻克碻磝乐安,一直攻到滑台;中路军以太子左卫率臧质率军攻打许、洛一带,豫州刺史刘铄统军继进,一直攻到虎牢;西路军以雍州刺史刘诞为统帅,柳元景率雍州诸将薛安都庞法起等攻破了北魏的洛州守军,收复弘农、陕城和潼关,逼近长安。

同年十月,宋军遭到了北魏的反击,东路军败退,中路军溃散。拓跋焘从黄河边南进,兵锋直指长江。率军南行直到瓜步(今江苏南京六合区境),声言要横渡长江。宋沿江戒严,每户都得出丁男来服役,王公大臣家子弟也不能免。此时,北魏军队前面有大江,后面又有宋兵坚守城镇,北魏军队不但缺粮,还大量染有“疾疫”,只好退回国内。此战,刘宋“北伐败辱,数州沦破”,核心统治区域饱受战乱的摧残。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刘义隆得知北魏发生政变,魏太武帝被宦官宗爱所杀,遂发动第三次北伐。命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鲁爽鲁秀兄弟与程天祚率四万荆州兵向洛阳、虎牢方向进攻,雍州刺史臧质率军攻潼关。青州刺史刘兴祖得知北伐,便上书刘义隆请许自己率七千兵从山东出发直捣中山,进军河北并取当地农作物补充军粮。刘义隆一心只想收复河南军镇,恢复刘裕时期的黄河一线的军事防线,没有听从刘兴祖的建议。七月,由鲁爽率领的中路军虽然很快便攻占了长社(今河南长葛市),并在大索城击败拓跋仆兰,进而围攻虎牢;但张永统率的东路军却迟迟攻不下碻磝,后魏军通过挖地道出城,纵火烧毁宋军营垒及攻城器具,破坏宋军进攻的通道。萧思话见碻磝久攻不下,青、徐二州又歉收,遂在八月率军退还历城(今山东济南)。鲁爽臧质等知晓东路军已退,于是和柳元景等退兵,这次北伐除恢复之前被魏军占领的一些城池外,基本无功而还。

刘义隆前后发动了三次北伐,不仅没能收复失地,反而使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其中第二次北伐期间,北魏军沿途到处破坏,赤地千里,邑里萧条,元嘉之治因此结束。三次北伐致使宋国力大损,北魏兵马也损失过半,南北两朝都疲惫不堪,不敢再轻易动兵。

孝武改革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在赐死其弟刘义康后,为保护太子安全,大力加强太子东宫军队的力量。但不久就发现了太子刘劭和始兴王刘濬通过巫蛊咒死刘义隆的事,刘义隆欲废刘劭,赐刘濬死。但由于刘义隆迟迟决定不了新任的太子人选,更将决定实行废太子和杀刘濬的计划告诉了刘濬的生母潘淑妃,潘淑妃密告给刘濬刘劭。于是刘劭利用东宫所统万余精兵,抢先一步,于当年二月二十日,趁夜起兵入宫杀了刘义隆,当日便称帝,宠任和重用自己过去的东宫心腹将帅,更大肆清除和诛杀不归附自己和过去有宿怨的大臣和宗室。

同年三月,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依靠元嘉后期在雍州境内招募流民组建的雍州地方伐蛮军的力量随即起兵讨伐刘劭,并获得各方军镇的支持,先后攻克南洲,栗州等地。四月二十七日,刘骏在建康城南的新亭登位称帝,恢复元嘉年号。刘骏即位次年改元“孝建”,其私人生活极不检点,颇受后人诟病。但他在位时期也对当时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撤除“录尚书事”职衔,并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镇实力,并开始以中书舍人戴法兴巢尚之徐爰等人处理中枢机要事务,形成后代所谓“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孝武帝的集权化统治也被史书称为“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孝武帝同时重用江东寒门沈庆之与伧荒北人柳元景,开启吴兴沈氏河东柳氏攀升为南朝高门的起始之路,并开创南朝寒门、寒人以军功升为三公的先例。改变了宋文帝朝过度偏重侨姓高门的现状,试图将各种新兴的政治力量整合进政权。在中央官制上,孝武帝设置二吏部尚书、取消五兵尚书,将人才官员的铨选大权彻底收归皇帝手中;创立御史中丞专道制度,以提高和恢复御史中丞的地位,从而加强对吏治的整顿。同时他还削弱东宫官属、加强皇宫禁卫,扩充中央禁军的力量,创立直閤将军制度,复置卫尉,从制度上彻底改革了中央禁卫体系。更开始以制局监分领军之权,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对军队的直接控制

地方上,刘骏还通过改置州镇的办法削弱地方势力。将扬州分为扬州及东扬州二州;将东晋以来废置不常的湘州(治今湖南长沙市)最后稳定地设立起来,分统原荆州所统长沙等八郡;后又分荆州、湘州、江州、豫州共八郡置郢州(治今湖北武汉市),横跨数州之间;东晋以来,雍州侨置于荆州之内,无实际统治区域,宋文帝曾分荆州襄阳等五郡归雍州统辖,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刘骏又进一步分荆州郡县充实雍州无实土的侨郡县,使雍州重镇形成,荆州因此再也不能发挥其昔日威胁建康朝政的影响。刘骏还委任寒人担任州镇军府掌管文书的典签,他们负责监视州镇长官,并拥有随时将情况直接报告朝廷的权力,州镇起兵反抗朝廷的可能性大大削弱。

经济上,推行土断,罢免侨户,抑制兼并,开禁江海田塘,赦免军户和奴婢,奖励养马,限制士族封山占水,设立台使,改铸钱币整顿货币流通混乱的问题,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更始行检籍政策,把与商人等通婚、私下经商的士族,一律开除士族资格并黜为将吏。对那些被开除士籍,却不肯服役逃亡对抗朝廷法令的人员,甚至改用军法处置,抓到就斩杀,开南朝检籍政策之先声。

军事上,罢除军户制,恢复秦汉以来的“征兵制”以逐步取代汉末时兴起“世兵制”。同时鉴于元嘉末年刘宋北伐惨败的教训,他大力滋养战马,有意训练骑兵,以加强军备,并在部分适合养马的州镇实施奖励养马的政策,又“练莞训旅”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同时接受垣护之的建议将青州州治由远离前线的东阳城移并到第一线的历城与冀州并镇以巩固边防。

文化上,弘扬儒学,建造孔庙,自东晋南渡江左以来被废绝的祭祀孔子的典礼又重新恢复,同时进行了系列的礼制改革,以恢复礼乐制度。对于佛教,他一方面支持和弘扬佛教,礼敬高僧;另一方面又整肃沙门,建立僧官制度,利用僧官管理僧众,实现了朝廷对佛教徒的控制,以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沙汰无品行的僧尼,整顿佛教不正之风。孝武帝的上述积极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与货币经济的深化。

孝建元年(454年),臧质阴有异志,企图假借刘义宣之手来颠覆宋朝,于是鼓动刘义宣叛乱。叛乱爆发后,很快被柳元景王玄谟等人平定。大明三年(459年),孝武帝又借机派沈庆之等迅速平定坐镇广陵的竟陵王刘诞。孝武帝在位时期,虽有刘义宣、刘诞之乱,但都很快便被平定。同时,孝建三年(456年),孝武帝又实行“青冀并镇”巩固边防,因此其统治的11年是相对安定的时期。在对外军事上,大明二年(458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遣兵进犯刘宋青、兖二州,孝武帝以颜师伯为青州刺史,调积射将军殷孝祖赶赴前线,又派遣司空参军卜天生率领大军等会师,一起抗击北魏大军,成功击溃魏军,并趁胜收复了济水以北的部分失地。此次宋魏青州之战,是宋自文帝的三次北伐失败以来对北魏取得的首场大胜。

大明四年(460年),孝武帝又遣军在北阴平一带,再度击溃北魏军。孝武帝虽在其在位期间,军事上几次小胜北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改革举措,但同时其本人生活上的骄奢腐败颇受传统史家诟病。特别是在他统治末期,一改前期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好酒奢靡、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孝武帝为解决刘义隆执政时期频繁让“宗室出镇重要州镇”,导致地方宗室力量过强的问题,推行了一系列贬抑和削弱宗王势力的措施,同时残酷镇压和诛杀部分实力较强但又不服他的宗室,将南平王刘铄、竟陵王刘诞、武昌王刘浑、海陵王刘休茂杀死。虽然确实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为其死后十几年间宗室激烈内斗埋下隐患。大明八年(464年)五月,刘骏病死,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太子刘子业即位。

内斗频繁

刘子业即位初期,朝政由顾命大臣刘义恭、沈庆之柳元景颜师伯王玄谟五人和内廷中枢大臣戴法兴巢尚之等人共同把持。但不久,沈庆之、王玄谟遭到辅政集团孤立排挤,戴法兴与刘义恭等人结成同盟,威福自专,更打压和贬黜吏部尚书蔡兴宗

永光元年(465年),早已对辅政集团不满的刘子业借事赐死戴法兴,转调巢尚之,削夺和架空颜师伯等人的权力。刘义恭、柳元景、颜师伯等人暗中谋划废立,却被沈庆之告发。于是刘子业自率羽林兵讨杀他的叔祖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并杀其四子,杀柳元景并其八子、六弟及诸侄,又杀颜师伯并其六子,又遣使诛杀江夏王刘义恭的世子湘州刺史刘伯禽。清除辅政集团后的刘子业不仅未能安定政局,反而日渐暴虐狂悖。对大臣说打就打,如对待奴隶。之后又杀新安王刘子鸾,杀其母弟南海王刘子师及其母妹。又要杀徐州刺史义阳王刘昶刘昶逃奔北魏。又杀会稽太守孔灵符、宁朔将军何迈,杀三朝元老大臣沈庆之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佑,都是刘子业的父辈。刘子业把他们皆聚之建康,拘于殿内,任意折磨。刘子业作恶多端,朝臣惴惴不安,左右也都终日战栗,各有异志,中外骚然。

永光元年(465年)十月,湘东王刘彧与其弟建安王刘休仁,心腹阮佃夫李道儿王道隆等共谋弑君,并暗中联络刘子业的左右侍卫寿寂之王敬则、姜产之等人伺机发动政变。于当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华林园趁刘子业在竹林堂前与巫师射鬼之际,将他弑杀,刘子业史称前废帝。刘休仁等人随即奉迎刘彧入宫即帝位,即宋明帝。

刘彧弑君称帝前的一个月,江州长史邓琬和雍州刺史袁顗,以废昏立明的名义,拥戴孝武帝第三子,年幼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号召四方讨伐建康的刘子业。刘彧抢先一步杀掉刘子业称帝后,泰始二年(466年)二月七日,袁顗等人拥立刘子勋(时年十一岁)登基为帝,年号义嘉。刘子勋登基后,果然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因为当时出镇地方的宗王,都是孝武帝的幼子),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更险恶的是,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支持兄长即位;孝武帝的儿子们则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宋朝宗室形成文帝系与孝武帝系两方内斗的局面。

刘彧即位时虽然领土、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经之前的孝武帝的集权改革后,此时宋的地方势力被大大削弱,中央军力量空前强大。于是刘彧以伐乱为名,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采取各种积极手段:一、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二、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等武将;三、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于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先定浙东,打败刘子房;再西上攻陷江陵、寻阳,因此能成功消灭刘子勋政权并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最后全面诛杀孝武帝子孙。

末期衰亡

刘彧即位后延续孝武帝用寒人操纵朝政,典签监视州镇的政策。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他诛杀靠镇压刘子勋的功劳而执掌大政的弟弟刘休仁刘休祐,其兄弟辈东海王刘袆巴陵王刘休若也被杀,只有桂阳王刘休范因无才能而免于一死。宋文帝、孝武帝子孙死者数十人。泰始二年(466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因曾支持刘子勋政权,担心刘彧对自己下手,举城降魏,与魏军合力击败宋军,到泰始五年(469年),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北部防线基本退至淮河,宋在淮北只剩下海州,此时宋与北魏基本以淮河为界,史称“泰始之祸”。但明帝诛杀宗室诸王,并未能实现他巩固皇位的初衷。刘彧虽在即位初期任贤用能,大力革除前废帝时期的弊政,颁布了多项废除苛捐杂税,减免赋税,去繁就简的政治举措。但他在“泰始之祸”后便开始渐失意志,纵情声乐,使朝纲始终不振,以致晚年经常“载深矜叹”。刘彧晚年猜忌心极重,为了保证其子顺利接位,在死前大肆诛除有能力的皇弟宗室、朝廷功臣和高门士族,引起朝臣惶恐不安,造成宋末期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攻伐的政治乱象。泰豫元年(472年)四月,刘彧病死,其子刘昱即位。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江州刺史刘休范据州起兵,率军2万东下进攻建康,右卫将军萧道成拒战有功,升任中领军,总帅禁军,上升为与宰相袁粲并列的“四贵”之一,更受到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权臣阮佃夫的倚重,因此他能够得以交结地方军镇都督,借此扩张势力。元徽五年(477年),刘昱在杀掉权臣阮佃夫之后欲亲理朝政,试图将宫中内外大权悉数收回,准备剥夺萧道成禁军职权,遂与萧道成发生激烈冲突,同年七月,萧道成收买刘昱的侍从抢先一步派人弑杀刘昱,立其弟刘凖为帝,自执朝政。此时,仍忠于宋朝的大臣袁粲刘秉沈攸之黄回等先后举兵讨伐在建康弑君废立的萧道成,但都被残酷镇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扫除一切障碍的萧道成逼宋顺帝刘准禅让皇位,改国号为齐,并杀尽所有残存的宋宗室,灭宋。

疆域

统治范围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强盛时,据关守河,北部防线到达潼关、黄河一带,其统治地区北部与北魏划黄河为界,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刘裕病死后的公元423年,北魏趁机攻下宋在河南的北部三镇(洛阳、虎牢、滑台)和河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此后三十年,宋的北部防线大致维持在秦岭(今陕西宝鸡)—卢氏(今河南卢氏北)—汝阳(今河南汝阳县北)—颍川南(今河南许昌南)—项城(今河南项城北)—淮阳(今河南周口东)—考城(今河南商丘东北)—济阴(今山东菏泽市)—东阿(今山东聊城东)—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南)—武城(今山东德州西北)—新乐(今山东宁津东)—阳信(今山东滨州阳信无棣境内)一线。宋文帝第一次北伐一度收复河南北部,但仅过十个月就复失。北魏虽曾于宋第二次北伐期间一度深入宋境内,但又于次年迅速撤兵。宋不久组织第三次北伐,再次兵临黄河,后因“青徐歉收”退兵,防线维持至秦岭—鲁阳(今河南鲁山县)—长社城(今河南许昌附近)—大索城(今河南荥阳附近)—济水沿线—山茌(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乐陵(今山东省滨州市一带)。

大明二年(458年),宋在第一次宋魏青州之战胜利后,趁势收复杜梁、申城、临邑、縻沟等在元嘉北伐期间被北魏侵占的青兖边界附近的黄河下游的济水北岸的部分城池。大明八年(464年)时宋魏疆界东北以黄河为界,中北以济水—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为界,西北以秦岭为界。孝武帝之后朝政混乱,内斗严重,无暇顾及边防。到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因薛安都叛宋降魏而爆发的第二次宋魏青州之战结束后,宋再失山东和淮北,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淮北只剩海州,国土边界基本退至淮河一线。

行政区划

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是第一级行政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刺史。尹、郡、王国、公国(部分)是第二级行政区。尹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尹,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太守,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内史,公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相。县、公国(部分)、侯国伯国、子国、男国是第三级行政区。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相。

由于宋朝历经数次侨州郡县的合并,在东晋许多没有实土的虚设的侨置州郡在宋则成为既有实土也有户口的真正州郡。据《宋书.州郡志》记载:宋初国内共有25州。经宋孝武帝任内的州郡合并和实置的改革,至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